月经周期形成及机制

月经周期机制

月经周期机制

by 林莹 2015临床医学(八年制) -
Number of replies: 0

月经的周期性主要来自下垂脑-垂体-卵巢轴的神经内分泌调节:

   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产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使腺垂体远侧部嗜碱性细胞分泌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促进卵巢分泌雌激素、卵泡生长发育成熟。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可使子宫内膜从月经期转为增生期,并可负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 ,抑制卵巢刺激素素分泌,促进黄体生成素分泌;

 1.卵泡期:在上一次月经周期黄体萎缩后,雌孕激素和抑制素A水平降至最低,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解除,下丘脑又开始分泌GnRH ,使得垂体分泌的FSH分泌增加,促进卵泡发育,分泌雌激素,子宫内膜进入增生期。随着雌激素逐渐增加,开始抑制GnRH的分泌,FSH分泌液下降,接近成熟时卵泡分泌的雌激素达到200pg/ml,并持续48h,对下丘脑和垂体产生正反馈,形成LH峰和FSH 峰,两者协同促进成熟卵泡排卵。

2.黄体期:排卵后LH和FSH急剧下降,黄体形成,主要分泌孕激素,使得子宫内膜进入分泌期。排卵后第7-8日,孕激素和雌激素达到高峰使得FSH和LH分泌减少,黄体开始为萎缩,雌孕激素分泌减少,子宫内膜发生剥脱月经来潮。   由于血中孕激素、雌激素减少,负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垂体,促使卵泡刺激素的分泌,卵泡开始新一轮的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