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性思维是一种不断在意识中出现的思维,其出现和消失是完全“无意识”的,它在脑海中出现,又消失,就像带着怀疑和痛苦的黑蝙蝠一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几乎无法意识到它的存在。例如,错过了火车,你会认为自己“太愚蠢了,总不给自己留出充足的时间”;或者在某间商店试衣服的时候,看着镜子里的自己,你会觉得“哈哈,该减肥了”。负性思维在我们的脑子里“喋喋不休”,它是一种连续性的贬损,就像一场持续不断的评论,会逐渐摧毁你的自信与自尊。
小时候的影响很大,没有安全感,被迫害妄想症,还有悲观主义,小时候的事儿可能记不清了,但是影响是无形的也是深远的,好多人一辈子都活在童年的阴影里面无法自拔。
孩子在小时候怎么看待自己,是跟周围的大人怎么看待自己一致的。如果孩子从小爸爸疼妈妈爱,孩子自己就天生自信,觉得自己很可爱。如果孩子从小被父母嫌弃,例如很多重男轻女的家庭不待见女孩,女孩也会有性别歧视,自以为没有多大价值。或者,孩子出生时候难产,或者夫妻情感不睦,妈妈看见孩子就想到是他拖累了自己,不能有自己的事业等等。或者患有产后抑郁的妈妈,心中想爱,但是因为自己的抑郁症,无暇顾及孩子。
总之,如果父母的心理状态不好,家庭氛围不好,都有可能没有能量给孩子爱,让孩子觉得自己缺爱,不可爱。
不值得爱。
小时候缺爱的人,会觉得自己毫无价值,不值得爱,会有“不可活”的信念,常常有想自杀的念头。
这种信念是非常要命的信念,觉得“你好,我不好”,心中自卑感强烈,可能会患有抑郁症。也可能会觉得“我不好,你也不好”,这样的人万念俱灰,会有毁灭自己和毁灭他人的想法和行为。例如,报复社会,去幼儿园砍杀幼儿这样的反社会行为。
自己心中没爱。
从小缺爱的人,也不会给予爱。这样的人,会很独立,不依靠他人,也不相信他人,也不会给予他人爱。
这类人被称为“自恋型人格障碍。”听起来好像只爱自己,不爱他人,会不断的索取他人的爱。但其实,他们常常是连自己都不爱,内心空虚孤独,带着社会面具,身上也有硬硬的壳。很难跟人建立亲密关系,总要与人保持距离。
因为没有得到过,所以也不会给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