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耳蜗:由骨蜗管和膜蜗管盘绕蜗轴两周半形成

骨蜗管:被膜蜗管分隔成前庭阶(上方)、 鼓室阶(下方),二者在蜗孔相通(图9-18

9-18 耳蜗结构

1.     膜蜗管:

前庭膜

血管纹:上皮内含毛细血管,参与内淋巴形成;上皮下方为增厚的骨膜,称螺旋韧带

骨螺旋板和基底膜:蜗轴的骨组织向外延伸形成骨螺旋板;基底膜为薄层结缔组织 ;基底膜上皮增厚形成螺旋器 ;胶质盖膜覆于螺旋器上

螺旋器:

 结构:支持细胞

柱细胞-基部较宽,中部细长,富含张力丝; 分内柱细胞和外柱细胞,二者围成三角形内隧道

指细胞-分内指细胞(1列,内柱细胞内侧)和外指细胞(3~4列,外柱细胞外侧);呈杯状,顶部凹陷托着毛细胞                    

毛细胞 :为感觉性上皮细胞,分内毛细胞(烧瓶形,1 列)和外毛细胞(高柱状),顶部有静纤毛(微绒毛);外毛细胞中较高的静纤毛插入盖膜中

底部与耳蜗神经节细胞的树突末端形成突触;底部胞质内含突触小泡(图9-19

9-19 毛细胞 (a)螺旋器模式图,毛细胞顶部有静纤毛,底部和神经纤维形成突触联系;(b)扫描电镜显示毛细胞顶部的纤毛。内毛细胞只有1排,而外毛细胞有3排。X3000.

 

功能:听觉的形成过程(图19-2019-21    螺旋器接受声波刺激的途径如下: 声波经外耳道传至鼓膜,使之振动,并通过与之相连的听小骨将振动传至卵圆窗,引起前庭阶的外淋巴振动,前庭膜和膜蜗管的内淋巴也随之振动。前庭阶的外淋巴振动还可经蜗孔传至鼓室阶,使基底膜中与声波频率相对应的听弦发生共振,毛细胞的听毛因振动而与盖膜接触并发生弯曲,刺激毛细胞兴奋,最终神经冲动经蜗神经传至听觉中枢。

19-20 声波传导路径

19-21 耳蜗解析声音频率的模式图:为了更容易理解,把耳蜗画成了一个平直的结构。不同频率的声波,可以和不同部位的基底膜中的听弦产生共振,刺激不同部位的螺旋器。高频的声波刺激耳蜗基底部的基底膜,中频的声波刺激耳蜗中部的基底膜,低频的声波刺激耳蜗顶部的基底膜。

最后修改: 2016年09月6日 星期二 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