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伤寒的临床表现与病理改变有何相关性?
潜伏期:此时伤寒沙门菌在回肠集合淋巴结的单核吞噬细胞内繁殖形成初发病灶,并第一次入血
初期:体温呈现阶梯状上升。此时伤寒沙门菌第二次入血,肠壁淋巴结出现髓样肿胀
极期:持续发热,出现神经系统中毒症状,可出现谵妄、颈项强直;出现肝脾肿大;相对缓脉和玫瑰疹。此时第二次菌血症,肠壁淋巴结出现坏死。
缓解期:体温逐渐下降,神经、消化系统症状减轻,可能出现肠出血和肠穿孔。此时,肠壁出现坏死脱落,溃疡等表现。
恢复期:体温正常,神经、消化系统症状消失,肝脾恢复正常。此时,肠壁溃疡逐渐愈合,不留疤痕。
2.肥达反应的结果如何判断?
原理:针对5种抗原(O,H,甲,乙,丙),采用凝集试验,检测血清抗体的凝集效价。
效价评估:O抗体≥1:80(出现早,消失快),H抗体≥1:160 (出现晚,消失慢),或4倍增高
3.什么是伤寒的复发与再燃?
再燃:体温尚未正常,再次升高;仍存在菌血症;有效足量 抗生素可减少或杜绝 •
复发:10-20%使用氯霉素者,退热后再发,血培养(+); 细菌未彻底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