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别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
(1) 临床表现:细菌性痢疾急性起病(潜伏期1-3d),全身毒血症症状较重(发热、畏寒、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粪质少),而阿米巴痢疾起病缓慢(潜伏期1-3w),全身毒血症症状少见,腹痛轻、无里急后重,果酱样便、粪量多,腹泻每日数次。
a) 起病,菌痢急于阿米巴痢疾。
b) 症状,毒血症菌痢>阿米巴,腹痛重、有里急后重。腹痛部位菌痢左下腹压痛(好发直肠、乙状结肠),阿米巴痢疾右下腹压痛(好发盲肠、升结肠)。
c) 排便次数,菌痢>阿米巴,前者每日10+-数十次,后者每日数次;而每次排便量菌痢<阿米巴,阿米巴痢疾患者排便粪量较多且有腥臭味。
d) 便的性质和内容。菌痢水样大便→粘液脓血便,镜检为大量白细胞、散在红细胞、少量巨噬细胞,培养出痢疾杆菌(志贺菌)可确诊;阿米巴痢疾→暗红色果酱样大便,镜检为大量红细胞、少量白细胞,可发现夏科-雷登晶体,若涂片发现滋养体和包囊可确诊。
(2) 免疫学检查发现各自的特异性抗原抗体。
(3) 结肠镜检查:
a) 菌痢:肠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表面有大量的黏液脓性渗出物,严重者可见灰白色假膜;慢性者见黏膜水肿、增厚、充血、瘢痕、息肉。溃疡多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小于1cm,周围黏膜充血水肿。
b) 阿米巴痢疾:肠黏膜大多正常,散在点状溃疡、出血,边缘隆起,周边有红晕,溃疡见黏膜正常。取组织活检有滋养体,病理见深入到粘膜下肌层的“烧瓶样”溃疡。
(4) 影像学检查:并发阿米巴肝脓肿时,肝内液性占位性病变、单个较大脓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