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思考题

疟疾

疟疾

by 3200050012 江芝琪 -
Number of replies: 0
  1. 疟疾的诊断要点有哪些?

诊断要点有八种,1、多数病例在发热前有时间长短不一的寒战或畏寒。2、体温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持续数小时,然后很快下降,继而有不同程度的出汗。3、发热期与无热期交迭出现,且有一定的规律性。4、病人在发作间歇期除疲劳、无力和略感不适外,一般感觉良好。5、发病多见于中午前后和下午。6、临床症状一次比一次严重。7、有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表现。8、脾大,其程度与病程相关,部分病例同时见肝大。

 

  1. 如何选择抗疟药物控制疟疾发作、防止疟疾复发及中断疟疾传播?
  2. 第一、杀死红细胞内裂体增殖期疟原虫的药物,可控制临床发作。青霉素及其衍生物,如双氢青蒿素片、蒿甲醚注射液、青蒿琥酯,还有老牌抗菌药,如氯喹、盐酸甲氟喹、磷酸咯奈啶、哌喹、盐酸氨酚喹啉。此外,还有新近研制或目前国内临床上较少应用的抗菌药物,包括奎宁、奎宁MAX、本芴醇、波路捷特、磷酸萘酚喹等。
  3. 第二、主要是杀灭红细胞内疟原虫配子体和肝细胞内迟发型子孢子的药物,可防止疟疾的传播与复发,包括磷酸伯氨喹和特酚喹。

  1. 如何理解疟原虫生活史与发病、复发、传播的关系?
  2. 致病:
    1.发作:表现为周期性寒战、发热和出汗退热三个阶段。疟疾发作停止后,体内少量残存的红期疟原虫在一定条件下可重新大量增殖起来,再次引起疟疾发作,称为再燃。疟疾出发后,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已被消灭,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潜隐期,又出现原虫血症及疟疾发作,称为复发。2.贫血:疟疾引发贫血以恶性疟原虫多见。破坏红细胞较严重,脾功能亢进,骨髓红细胞生成障碍和免疫病理损害可参与贫血机制。
    3.脾肿大:严重者肿大的脾脏可达脐下,
    4.虐性肾病:表现为肾病综合症的全身性水肿,腹水,蛋白尿和高血压等症状,最后导致肾功能衰竭5.凶险型恶性疟疾:昏迷,高热,脑型疟疾。传播途径:按蚊是传播疟疾的唯一媒介
    防治:防治策略:控制--消灭--控制;预防包括个体防御和人群防御。主要措施有蚊媒防治预防服药和疫苗预

    治疗:
    1.作用于红内期裂殖体增殖期,用于控制临床症状:氯、青蒿素。
    2.作用于红外期休眠子(根治)伯氨喹啉。
    3.作用于配子体(阻断传播):乙胺嘧啶、伯氨喹啉。4.作用于红外期裂殖体增殖体(病因性预防):乙胺嘧啶、伯氨喹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