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非典”肆虐中国时胡锦涛的南方之行
本文摘自:《文汇读书周报》2012年11月16日,作者:《文汇读书周报》编辑部,原题:《在抗击非典那一刻》
《国家救援》(现代出版社出版,作者:李海洋)以迎战SARS病毒等大规模国家救援行动,再现了我国最近10年间发生的重大灾害和重大突发事件,全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从容镇定,运筹帷幄,领导全国人民共赴时艰、力挽狂澜的光辉历程。
中国北京
“……这是中国北京的王府井大街,是中国最繁华的一条大街,而现在几乎诡异地空无一人……”电视画面上的大街空空荡荡,商户几乎都关闭了,“新一届的中国政府令人惊奇地保持着开明的态度,他们似乎并不认为这场灾难是不能说的秘密。相反,他们和世界卫生组织保持着高度密切的联络,同时,调动了全国的医疗研究力量包括军队的医疗系统,倾尽全力在救助病人和研究病毒……”随后电视中播放了18世纪西班牙型流感和曾经肆虐欧洲的黑死病造成的尸骨成山、令人不寒而栗的悲惨画面,画外音播放的是:“瘟疫,这一人类历史中的冷血杀手,又出现在了21世纪!”
“哦,天哪!”斯蒂文先生惊恐地感叹。
2003年的冬春之交,威胁中国、亚洲乃至大半个世界的敌人竟然是只能用高倍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微生物———SARS病毒!数月间,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广州、特别行政区香港、中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相继遭到这种病毒的猛烈攻击,山西告急,内蒙古告急!一场没有硝烟的抗击非典病毒战役迅速展开……
SARS突袭
广东省北部的河源,对很多人来说有些陌生,在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广东省,它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河源市紫金县的一个小村子,就是中国首例非典患者黄杏初的老家。
确切地说,黄杏初是全球首例报告的病人。在他发病之前,佛山一名姓唐的公务员当时应该也是患了非典。至于谁是首例,谁是第二例,目前看意义已经不大了,重要的是,当时的人们对非典完全一无所知。于是,黄杏初也因此成为了医学界探索非典源起的重要线索。
2002年12月10日,在深圳罗湖区一家餐馆做厨师的黄杏初突然发烧了。和往年一样,此时正是流感的多发季节,黄杏初以为,像发烧感冒这类小病并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就到福田区一家门诊部治了两天。谁知,烧没退下来,症状反而越来越重。由于咳嗽不止,高烧持续,又没有家人照顾,黄杏初不得不在13日那天回到河源紫金县的老家,希望在家好好休息一下。
可病情没有像黄杏初料想的那样一天天好起来,相反,它仍在进一步恶化,抗生素已经无效,咳嗽也变成了呼吸困难。
从河源疾驰而来的救护车上,躺着高烧整整7天,已经奄奄一息的黄杏初。接诊医师黄文杰主任是军事医学科学院专门研究呼吸病学的博士,他在和他的同事检查时发现,黄杏初已经神志不清,发烧39。8℃,呼吸困难明显,全身发紫,躁动得厉害,几个医生都按不住。在给了适量镇静剂后,黄杏初才慢慢安静下来。面对如此重症的“肺炎”,黄文杰和他的同事们不敢有丝毫怠慢。
“犹豫什么?赶紧插管,进行机械呼吸改善病人通气!”
黄文杰眉头紧锁,表情凝重。
这是他面对在生死线上挣扎的黄杏初所下的第一道指令。
之后,抗病毒、抗菌药物等系统治疗马上跟进。呼吸科成立了特护小组,医务人员夜以继日地观察病情,医院最贵重的呼吸机和监护仪都用到了黄杏初身上。
回忆起当时的情况,就连工作多年,专科经验丰富的黄文杰也感到非常可怕:“当时真没往烈性传染病上面想,虽然采取了一定的防护措施,但那也只是按照重症肺炎病人治疗的一般性防护。”
黄文杰说,他知道情况的一瞬间,心使劲往下沉,有种可怕的预感和担心,他担心救护车上的司机,担心自己的同事,担心有更大的扩散。但是他什么都不能说,只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而此时,大难不死的黄杏初,病情终于有了转机,体温也逐渐趋向正常。这倒为黄文杰阴郁的心情带来了一丝小小的安慰。
黄杏初出院了,但故事并没有就此完结,相反,才刚刚开始。
前仆后继
非典的到来,让中国最传统的喜庆节日———春节变得沉闷而压抑。无论是舞龙还是舞狮,都赶不走广州上空厚厚的阴霾。
大年三十下午4时左右,广州市各大医院同时接到了卫生局下发的紧急文件:广州、深圳、佛山、河源、中山等地陆续出现非典型肺炎,各医院务必做好准备接收这类病人。该病毒可能通过空气和飞沫传播,凡与病人接触都要注意加强防护并戴好口罩。
就在文件送达之后,中山大学附属二院接诊了这样一位病人:“姓名?”“周作芬。”“年龄?”“40岁。”“家住哪里?”“芳村。”“什么职业?”“干海产品批发。”“怎么不舒服?”“发烧、咳嗽……”
一阵剧烈的干咳打断了门诊医生的问询。
医务人员赶紧将病人收进了呼吸科病房。患者的症状、体征和临床表现与昨天卫生局下发的紧急通知中所描述的病情特征十分吻合,可以肯定,这是一名非典型肺炎患者!事关重大,刻不容缓!
每个人脸上的表情都变得凝重起来。
中山二院领导当即决定,将这名病人迅速转送到传染病指定接收单位之一的中山三院。为了做到万无一失,还派出医护人员在救护车上进行了全程监控。
送走这名病人6天之后,中山二院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所有接触过这名患者的医务人员,包括抬担架的工人和开救护车的司机共有30多人,无一例外陆续病倒,并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非典型肺炎的症状!
形势变得愈加扑朔迷离。
2月12日,中山二院院长在向广东省副省长雷于蓝汇报时,写下了这样一句话:“这是我们医院建院多年来从未发生过的事情……”
摆在面前的难题如何突破?谁都明白,病房已经成了战场,总要有人靠前指挥,总要有第一梯队冲上去把情况摸清楚,才能继续深入腹地,把病人一个个救下来。
难题一个个被拿下。患者80多公斤的体重怎么移动?邓练贤就和他的战友们与病人面对面“亲密接触”。他们当然知道这样近距离搬动病人的危险,但他们作为医生,此刻没有选择也不能选择,前面就算是万丈深渊,也只能头也不回地前行!
看到邓练贤上去了,在场的医生、护士们没说一句话,甚至没有交换眼神,也一个个地跟了上去。
“照既定的方案执行!”
邓练贤举重若轻地指挥着他的同事们。
“快!尽量缩短操作时间!”
整整三个小时的抢救,可谓惊心动魄。直到患者的呼吸、心跳重新变得平稳,每个人才松了口气。
对邓练贤和他的团队来说,此刻的这个战场,没有硝烟,但是他们知道前面炮火密集;没有号角,但他们明白必须冲锋向前。
周作芬被抢救过来了。
作为主帅的邓练贤,他先去做了胸透。胸片上清晰地显示出肺部的大片阴影,症状已经非常肯定了。他反复叮嘱自己的同事们,要特别小心,注意观察,加倍小心!
一个多月后的4月21日下午5时45分,邓练贤因感染非典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牺牲在了他挽救过多名病人的病床上。
消息传到了北方抗击非典的战场上。一位素不相识的年轻医生听闻邓练贤的事迹后,这样给他留言:邓主任,你的言行已成为大家前进的路标,我们会追随着你的足迹,与SARS抗争到底,续写你未完的事业!
邓练贤牺牲后不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作出重要批示:“德江同志,请转达我对邓练贤同志家属的亲切慰问,对在抗击非典型肺炎过程中以身殉职的共产党员、人民的好医生邓练贤表示沉痛哀悼。我坚信,有广大医护工作者的奋斗与贡献,有全国上下一致众志成城,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疫病!”
4月25日,卫生部追授在抗击非典斗争中牺牲的邓练贤等同志“人民健康好卫士”荣誉称号;4月31日,中央组织部追授邓练贤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5月16日,人事部、卫生部、解放军总政治部追授邓练贤、叶欣、梁世奎、陈洪光、李晓红“白求恩奖章”。
总书记南下
因为广东是非典型肺炎的首发之地,4月初的广州鏖战正急,毗邻广东的香港抗击非典的战斗也已进入白热化阶段。无论是广东人民,还是香港政府和居民,都迫切地希望得到中央政府的支持,以十足的信心和勇气来面对灾难。
“却是南中春色别,满城都是木棉花”,4月的南方,木棉花开红似火,但繁花似锦的木棉道,却显得异常冷清。
胡锦涛首先来到深圳,他特别关心深圳抗击非典的工作,对深圳当前防治工作的成果给予了肯定。
在深圳,胡锦涛会见了香港特首董建华。
胡锦涛表示,中央政府高度重视广大香港同胞的福祉和健康,十分关心香港非典型肺炎的防治工作,将全力支持和帮助香港夺取同疫病斗争的胜利。
4月1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华华,省委常委、秘书长蔡东士等的陪同下,先后考察了深圳、湛江、东莞之后,来到中国抗击非典战争最前沿阵地———广州。
8时40分,胡锦涛来到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考察,并同广东省、广州市医疗管理部门负责同志和23家防非医院的医务工作者进行座谈。
此时,非典疫情肆虐广州已经四个多月了。四个多月里,广州的医务工作者和广州人民与SARS之间的殊死搏斗,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用生命总结出防治非典型肺炎的一系列有效方法,对全世界阻击非典之战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当了解到南方医院等在收治病人的过程中医务人员无一感染时,胡锦涛说:“要总结已有的成功经验,配备有效的防护设备,不断完善对医护人员的保护措施。这不仅关系到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也有利于疾病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听取了大家的发言后,胡锦涛又语重心长地说:“广东地区发生非典型肺炎疫情后,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我们既为一些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受到威胁而感到揪心,又为广大医护人员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使患者恢复健康而感到欣慰。”
座谈会即将结束时,面对在场的30多位医务人员代表,胡锦涛真诚地说:“拜托各位把防治工作做好,并转达我对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深深谢意。”说完,总书记站起来深情地向大家鞠了一躬。
一个鞠躬,一声问候,总书记把党和政府的关心与温暖送到了每名医务人员的心里。
在北京,温家宝和吴仪等国务院领导,也专程到救治非典病人最多的北京佑安医院看望医务人员,并在次日下午首次召开全国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会议。
4月10日至15日,胡锦涛从湛江到深圳,从东莞到广州,深入港口码头、企业车间、城市社区、乡村农户、医院学校,与平常百姓直接见面。他表示,非典疫情让他时刻感到揪心,党和政府一定会详细了解广大群众的困扰,及时掌握非典型肺炎的来踪去影,努力寻求战胜非典的济世之策。
4月17日,刚刚回到北京的胡锦涛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这次会议,是非典阻击战中具有转折意义的一次最重要的会议。
正是这次重要的会议,中国“高官问责制”初显雏形,也让人民感受到了中央下大力气战胜非典的决心。
小汤山医院坐落在昌平区小汤山镇,正是因为中央军委的这一决定,小汤山这片土地,由此成为北京抗击非典的重要战场。
5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军委副主席胡锦涛作出重要批示:“要高度重视小汤山医院医护人员的安全防护工作,确保一线人员的健康、安全。”
从5月1日至6月21日,经过60多个日日夜夜的连续奋战,小汤山医院终于迎来了全面胜利。从北京市60家医院转来的680名非典患者,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只有8例死亡。除2例非典治愈合并肺结核转入专科医院外,其余全部治愈出院,高标准地实现了军委提出的“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力争零感染”的工作目标。
从送走最后一位病人到送走最后一批军医,小汤山终于复归了平静。在完成使命后的7年里,它就像一位哨兵,风雨无阻,随时待命,直至2010年4月,随着近年来北京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才被拆除,但它被赋予的时代意义久远而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