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 25秋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Otorhin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通常简称为ENT(耳鼻喉科),是一个专注于诊断和治疗耳、鼻、喉、头颈部相关疾病的外科学分支。这是一个领域极其广泛且精细的学科,涉及听觉、平衡、嗅觉、呼吸、发声、吞咽等重要功能。
一、 核心领域与亚专业
现代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已发展出多个重要的亚专业:
1. 耳科学/神经耳科学:
· 范围: 耳部及与耳相关的神经系统疾病。
· 关注点: 听力损失(传导性、感音神经性)、耳鸣、眩晕(如梅尼埃病)、耳部感染(中耳炎)、面神经疾病、侧颅底肿瘤。
· 相关技术: 听力重建手术(鼓室成形术)、人工耳蜗植入、镫骨手术、侧颅底手术。
2. 鼻科学:
· 范围: 鼻部及鼻窦疾病。
· 关注点: 慢性鼻窦炎(伴或不伴鼻息肉)、过敏性鼻炎、鼻中隔偏曲、鼻出血、鼻腔鼻窦良恶性肿瘤、嗅觉障碍。
· 核心技术: 鼻内镜手术,这是一种微创技术,已成为鼻窦手术的金标准。
3. 咽喉科学:
· 范围: 喉(喉头)和咽部疾病。
· 关注点: 声带疾病(息肉、结节、麻痹)、喉癌、喉狭窄、咽炎、扁桃体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
· 核心技术: 喉镜手术(支撑喉镜下手术)、激光显微手术。
4. 头颈外科学:
· 范围: 头颈部(除脑、眼、脊柱外)的良恶性肿瘤。
· 关注点: 甲状腺及甲状旁腺肿瘤、唾液腺肿瘤(腮腺、颌下腺)、口腔癌、口咽癌、下咽癌、喉癌、颈部肿块和转移癌。
· 特点: 强调肿瘤根治性切除后的功能重建与修复(如用皮瓣修复缺损)。
5. 小儿耳鼻咽喉科学:
· 范围: 儿童特有的耳鼻喉疾病。
· 关注点: 小儿中耳炎、扁桃体和腺样体肥大、先天性耳畸形(小耳畸形)、气道异物、先天性喉气管疾病(如喉软化)、儿童听力障碍和言语延迟。
二、 关键诊疗技术与操作
· 内镜检查: 是科室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诊断手段。
· 鼻内镜: 检查鼻腔和鼻窦。
· 喉镜/电子喉镜: 检查喉部结构和声带运动。
· 耳内镜: 检查外耳道和鼓膜。
· 听力与前庭功能检查: 纯音测听、声导抗、耳声发射、听觉脑干反应、前庭功能检查等。
· 手术治疗:
· 微创手术: 鼻内镜手术、喉激光手术、耳内镜手术。
· 经典手术: 扁桃体切除术、腺样体切除术、鼓膜切开置管术、甲状腺切除术、颈淋巴结清扫术、各种头颈部肿瘤根治性切除术及修复术。
· 重建手术: 运用各种游离皮瓣或带蒂皮瓣修复头颈部缺损。
三、 常见疾病举例
· 耳部: 急慢性中耳炎、外耳道炎、突发性耳聋、耳鸣、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即“耳石症”)。
· 鼻部: 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鼻窦囊肿、鼻骨骨折。
· 咽喉部: 急慢性咽炎、急慢性扁桃体炎、声带息肉、喉癌、会厌炎(急症)、OSAHS(打鼾)。
· 头颈部: 甲状腺结节/癌、腮腺肿瘤、颈部转移癌、鳃裂囊肿、甲状舌管囊肿。
四、 学科特点与发展趋势
1. “腔洞”外科与显微外科的结合: 手术区域多在狭窄的腔洞内(如鼻腔、耳道),需借助内镜和显微镜进行操作,技术要求高。
2. 功能与形态并重: 不仅要切除疾病,更要最大限度地保留和重建功能(如发音、吞咽、呼吸)和外观。
3. 多学科协作(MDT): 头颈肿瘤的治疗常需要与肿瘤内科、放射治疗科、口腔颌面外科、病理科、影像科等紧密合作。
4. 发展趋势:
· 微创化: 手术器械和技术的进步使得创伤更小、恢复更快。
· 精准化与个性化: 基于基因检测的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在头颈肿瘤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 内镜外科的拓展: 鼻内镜技术已延伸至颅底(如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眼眶和泪道手术,形成了“鼻颅底外科”和“鼻眼相关外科”等交叉领域。
---
总结来说,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是一个从“小器官”发展到“大领域”的典型学科。它处理的器官虽小,但功能至关重要,且疾病谱广泛,从常见炎症过敏到复杂恶性肿瘤,涵盖了从新生儿到老年的全生命周期患者。其核心目标是保护和恢复人类的听觉、平衡、嗅觉、呼吸、发声和吞咽这六大基本功能,极大地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