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选项

眼科学 25秋

眼科学是医学科学中的一个分支,专门研究视觉系统(包括眼球、其相关联的组织以及视觉通路)的解剖、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预防。其终极目标是保护和改善视觉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一、 核心理念与重要性

· 核心: 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官,约80%的外界信息通过视觉获得。眼科学的核心使命是“看见”和“被看见”——即恢复、维持和改善患者的视觉功能,并通过眼睛发现全身性疾病。
· “窗口”作用: 眼睛是唯一能直接观察到动脉、静脉和神经(视神经)的器官。许多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自身免疫病)会在眼部留下特征性表现,因此眼科检查常为全身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线索。

二、 视觉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 眼球: 核心器官,像一个精密的相机。
· 角膜: 透明的“镜头盖”,负责屈光。
· 晶状体: 可调焦的“镜头”,通过睫状肌改变形状实现看远看近。
· 虹膜: 控制光线进入量的“光圈”(瞳孔)。
· 视网膜: 相当于“底片”,感光成像。关键结构包括黄斑(负责中心视力和色觉)和视神经盘(视神经起点)。
· 玻璃体: 填充眼球的胶状物,维持眼内压和形状。
· 视觉通路: 从视网膜开始,经视神经、视交叉、视束、视放射,最终到达大脑枕叶的视觉皮层,形成视觉。
· 附属器: 眼睑、结膜、泪器、眼外肌等,起保护、润滑和运动眼球的作用。

三、 主要亚专业与疾病领域

1. 角膜与眼表疾病:
· 疾病: 干眼症、角膜炎、角膜溃疡、圆锥角膜、角膜营养不良。
· 治疗: 药物、角膜移植术。
2. 白内障与晶状体病:
· 疾病: 白内障(晶状体混浊),是全球首位致盲性眼病。
· 治疗: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效果最确切的手术之一。
3. 青光眼:
· 疾病: 以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特征的一组疾病,通常与病理性眼压升高有关。因其不可逆性,被称为“视力的窃贼”。
· 治疗: 药物、激光、手术,以降眼压和保护视神经为目标。
4. 玻璃体视网膜疾病:
· 疾病: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血管阻塞、高度近视视网膜病变。
· 治疗: 玻璃体切割术、眼内注射抗VEGF药物、激光光凝术。
5. 眼视光学:
· 疾病: 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老视(老花眼)。
· 矫正: 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屈光手术(如LASIK、PRK、ICL植入术)。
6. 小儿眼科与斜视:
· 疾病: 斜视、弱视、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青光眼、儿童屈光不正。
· 重点: 早发现、早治疗,视觉发育关键期(通常为6-8岁前)至关重要。
7. 眼整形与眼眶病:
· 疾病: 眼睑内外翻、上睑下垂、眼肿瘤(如视网膜母细胞瘤)、甲状腺相关眼病、眼眶骨折。
· 治疗: 重建手术、肿瘤切除、眼眶减压术。
8. 神经眼科学:
· 疾病: 视神经炎、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路疾病(如垂体瘤压迫视交叉)。
· 特点: 连接眼科与神经科,通过视觉通路异常定位神经系统病变。

四、 核心检查与诊断技术

· 视力检查: 最基础的视功能检查。
· 裂隙灯显微镜检查: 眼科医生的“听诊器”,用于检查眼前段结构。
· 眼底检查: 直接或间接检眼镜检查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
· 眼压测量: 青光眼筛查和随访的关键。
· 屈光检查: 验光,确定屈光不正度数。
· 影像学检查: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视网膜的“活体切片”,高分辨率显示视网膜分层结构。
·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 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 评估视网膜血管和血液循环。
· 眼部超声: 用于眼后段检查(当白内障看不清时)或眼眶疾病。
· 视觉场检查: 评估视野范围,对青光眼和神经系统疾病至关重要。

五、 主要治疗手段

· 药物治疗: 眼药水、眼膏(抗炎、抗感染、降眼压等)。
· 激光治疗: 广泛应用,如后发性白内障切开、青光眼虹膜周切、视网膜光凝。
· 手术治疗: 白内障手术、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抗青光眼手术、角膜移植术、眼整形手术等。趋势是微创化和精准化。

六、 发展趋势

· 微创手术: 手术切口越来越小,恢复更快。
· 精准医疗: 基因治疗用于遗传性眼病(如Leber先天性黑矇);抗VEGF药物个体化治疗。
· 人工智能(AI): 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青光眼等疾病的影像筛查和辅助诊断中发挥巨大作用。
· 先进技术: 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持续释放药物的植入剂、人工视觉(视网膜假体)等。

---

总结来说,眼科学是一门既精细又广阔的学科。它不仅是关于“眼睛”的科学,更是关于“视觉”的科学,与神经内科、内分泌科、风湿免疫科等众多学科深度交叉。随着技术的发展,眼科学正从传统的“复明”时代迈向“精准”和“改善视觉质量”的新时代,致力于守护人类最重要的感官——视觉。

自助选课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