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 25秋
神经系统是人体最复杂、最精密的调控系统,负责感知内外环境变化,整合信息,并发出指令协调全身各器官、系统的活动,以适应环境变化,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一、 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
· 神经元: 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具有接受、整合、传导和输出信息的功能。
· 结构: 包括胞体、树突(接收信号)、轴突(传导信号)。
· 工作原理: 通过电信号(动作电位)和化学信号(神经递质)在突触间传递信息。
· 神经胶质细胞: 对神经元起支持、营养、绝缘、保护和修复作用。数量远多于神经元。
二、 解剖结构分类
神经系统可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
1. 中枢神经系统(CNS) - “指挥中心”
· 脑
· 端脑(大脑): 最高级中枢,分为左右两半球,表面为大脑皮层。负责意识、思维、记忆、情感、语言、随意运动等高级功能。重要结构包括:
· 额叶: 运动、决策、计划、个性。
· 顶叶: 躯体感觉、空间定位。
· 颞叶: 听觉、语言理解、记忆。
· 枕叶: 视觉处理。
· 基底节: 调节运动。
· 边缘系统: 调节情绪、行为和记忆(如海马体、杏仁核)。
· 间脑: 包括丘脑(感觉信息中继站)、下丘脑(调节内脏活动、内分泌、体温、摄食等)。
· 脑干: 包括中脑、脑桥、延髓。是生命中枢,负责基本生命活动(心跳、呼吸、血压)、传导上下行神经纤维、包含多数颅神经核。
· 小脑: 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张力、协调随意运动。
· 脊髓
· 连接脑与周围神经的通道,是许多简单反射(如膝跳反射)的低级中枢。
· 内部为“H”形灰质(神经元胞体),外部为白质(上下行神经纤维束)。
2. 周围神经系统(PNS) - “通信网络”
· 负责在中枢神经系统与身体其他部分之间传递信息。
· 按功能分:
· 躯体神经系统: 支配骨骼肌,受意识控制,产生随意运动。
· 自主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 支配心肌、平滑肌和腺体,不受意识控制,调节内脏活动。
· 交感神经: “战斗或逃跑”系统,在应激状态下激活,使机体处于兴奋状态(如心跳加快、血压升高)。
· 副交感神经: “休息与消化”系统,在安静状态下活跃,促进机体恢复、储存能量(如心跳减慢、消化增强)。
· 按分布分:
· 脑神经: 12对,主要支配头面部。
· 脊神经: 31对,支配躯干和四肢。
三、 基本功能
1. 感觉功能: 通过遍布全身的感受器接收内、外环境刺激,并传入中枢(如痛、温、触、压觉)。
2. 整合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存储和做出决策。
3. 运动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将决策后的指令通过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肌肉或腺体),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运动、分泌)。
四、 常见神经系统疾病举例
· 脑血管疾病: 脑卒中(中风,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是首要的致残和致死性疾病。
· 神经退行性疾病: 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性痴呆)、帕金森病、肌萎缩侧索硬化(“渐冻症”)。
· 癫痫: 大脑神经元异常过度放电导致的慢性脑疾病,表现为反复癫痫发作。
· 感染性疾病: 脑膜炎、脑炎。
· 脱髓鞘疾病: 多发性硬化。
· 周围神经病: 吉兰-巴雷综合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 头痛: 偏头痛、紧张性头痛。
· 创伤: 脑外伤、脊髓损伤。
· 肿瘤: 脑瘤、脊髓肿瘤。
· 发育异常: 先天性脑积水、脊柱裂。
五、 重要诊断技术
· 影像学:
·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快速,常用于急诊排查脑出血、大面积脑梗死。
· 磁共振成像(MRI): 提供更清晰的脑和脊髓软组织图像,是诊断大多数神经系统疾病的首选。
· 血管造影(DSA/MRA/CTA): 评估脑血管状况。
· 电生理检查:
· 脑电图(EEG): 记录大脑电活动,主要用于诊断癫痫。
· 肌电图(EMG)和神经传导速度(NCV): 评估周围神经和肌肉功能。
· 腰椎穿刺和脑脊液检查: 用于诊断感染、炎症、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六、 神经系统的可塑性
这是神经系统一个非常关键的特性,指神经系统在结构上和功能上具有随环境改变而不断修饰和重组的能力。这是神经康复的科学基础。即使脑部受损,通过反复训练,其他脑区可以部分代偿受损区域的功能,从而促进功能恢复。
---
总结来说,神经系统是一个层次分明、功能复杂的网络。它从微观的神经元放电到宏观的意识行为,控制着人的一切生命活动。对神经系统的理解是揭开意识、思维、记忆等高级奥秘的关键,也是诊断和治疗众多神经精神疾病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