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复习题

课后复习题

课后复习题

余心怡3200901189 -
回帖数:0

 

1. 试述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答:(1)有病原体。每种传染病都有其特异的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螺旋体和原虫等。

(2)有传染性。病原体从宿主排出体外,通过一定方式到达新的易感染者体内,呈现出一定传染性。其传染强度与病原体种类、数量、毒力、易感者的免疫状态等有关。

(3)有流行病学特征。有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和外来性。

(4)感染后免疫,属特异性、主动、保护性免疫;持续时间在不同传染病中有很大差异;持续时间短可出现再感染、重复感染。

 

2. 传染病与感染性疾病的异同?

答:(1)感染性疾病是指由致病微生物(包括朊毒体、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细菌、螺旋体、真菌、寄生虫)通过不同方式引起人体发生感染并出现临床症状的疾病。

(2)传染病是感染性疾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归类于感染病。是由传染源携带的病原体,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进行播散的疾病。传染病的流行应有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3)感染性疾病比传染病包括的范围更广,涉及的病种更多。感染性疾病不仅包含了我国的法定传染病,而且还涵盖了那些平时不能找出明确传染源的条件致病菌和免疫低下人群所引起的感染。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疾病不仅属于内科、儿科范围,也涉及到其它的临床科室,如外伤患者常见的厌氧菌感染,住院患者常常发生的院内感染等。

(4)传染病都属于感染性疾病,但感染性疾病不一定都有传染性。

 

3.什么是感染谱?

答: 感染谱(spectrum of infection )亦称感染梯度(gradient of infection),是指机体感染了病原体后,经过传染过程,所表现出的轻重不等的临床表现。不同的病原体引起的传染过程中,显性与隐性感染的比例不同;同时,由于宿主抵抗力和免疫水平的差异,也可影响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了解一种传染病的感染谱,有助于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与措施。从预防措施而言,隔离病人对以隐性感染为主的传染病作用甚小,而对以显性感染为主的传染病较为有效。

 

4.传染病的常见热型?

(1)稽留热 高热持续数天或更长时间,24h温差不超过1℃,可见于伤寒

(2)弛张热 昼夜温差较大,23h差值常超过1℃,但最低点未达正常水平,如败血症

(3)间歇热 在持续数天发热后出现无热期,以一定间隔期反复交替出现发热现象,可见于败血型链球菌病、局部化脓性疫病。

(4)不规则热 体温变化无规律性,多见于非典型猪瘟、猪肺疫和其他非典型经过的传染病。

(5)回归热 骤起高热,持续数天,退热数日后,高热反复出现,如布鲁菌病。

(6)马鞍热

 

5. 怎样预防传染病?

答:要有效地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关键在于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形成的传播链。为此,要切实做到:   

(1)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