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思考题

简述肝豆状核变性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

简述肝豆状核变性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

by 3200010157 刘筱 -
Number of replies: 0

简述肝豆状核变性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

肝豆状核变性疾病(Wilson病)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代谢性疾病,通常由于肝脏无法正常排泄体内多余的铜而引起。

(1)临床表现

1. 肝脏受累:最常见的症状是肝脏受累,包括肝功能异常、肝炎、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这可能导致黄疸、腹水、腹痛等症状。

2. 神经系统受累: 铜在体内沉积也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导致肌肉僵硬、震颤、不协调的运动、认知障碍、情绪不稳等症状。

3. 其他器官受累:Wilson病还可能影响其他器官,如眼睛(Kayser-Fleischer环),肾脏和心脏。

(2)诊断标准:

诊断Wilson病的诊断指标

①不明原因肝病和(或)锥体外系症状

②铜蓝蛋白<210mg/L

③K-F环(+)

④尿铜>100ug/24h

⑤驱铜试验>150ug/24h

⑥头部影像学检查(+)

确诊标准

①6项中≥4项

② 铜蓝蛋白<150+①③

③铜蓝蛋白<150+①⑥

④无黄疸疑似病例,肝铜>250ug/g干重

⑤ 高度疑似病例,诊断性治疗:驱铜试验>1500ug/24h

(3)治疗原则:

治疗Wilson病的目标是降低体内铜的积累,并防止或减轻器官受损。

1. 铜螯合剂: 用于促使体内铜的排泄。常用的药物包括D-青霉胺和三巯基丙磺酸。

2. 饮食管理:避免高铜食物,如巧克力、坚果、海鲜等。维持低铜饮食对疾病管理至关重要。

3. 肝移植:对于肝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控制的患者,肝移植可能是最终的治疗选择。

4. 定期监测: 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肝功能、铜代谢和眼部检查,以监测疾病进展并调整治疗方案。

5. 家庭成员筛查:亲属应该接受基因检测,因为Wilson病是遗传性疾病,家庭成员可能也存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