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复习题

思考题

思考题

林子星3200901134 -
回帖数:0

肝衰竭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其特征是肝脏的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出现严重障碍或失代偿。这可能导致凝血机制障碍、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症状的出现。

关于肝衰竭的诊断,可以依据2018年的指南将肝衰竭分为急性肝衰竭、亚急性肝衰竭、慢加急性肝衰竭、慢性肝衰竭这四类。急性肝衰竭是指急性起病,无基础肝病史,2周以内出现以Ⅱ度以上肝性脑病为特征的肝衰竭;亚急性肝衰竭是指起病较急,无基础肝病史,2~26周出现肝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肝性脑病;慢加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衰竭则是根据病程的严重程度来区分的。其中,肝性脑病对于急性肝衰竭的诊断非常关键,但早期神志改变十分轻微,需要密切监测。严重急性肝损伤表现为肝损伤指标(血清转氨酶)升高及肝功能受损[黄疸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5],常出现在肝性脑病发生之前。

对于肝衰竭的治疗,最有效的方法是肝移植,但是合适的评估可以提高肝脏的利用率,优化器官配置。因此,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肝移植是非常重要的。过早可能导致患者失去自主恢复的机会,过晚则可能导致手术风险和死亡率的增加。除了肝移植外,针对急性、亚急性肝衰竭主要利用不同的评估标准进行治疗,如皇家医学院(KCH)标准和Clichy标准等。对于慢加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衰竭,则主要是通过药物和调整生活习惯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