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试述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病原体pathogen:微生物、寄生虫等;
(2)传染性infectivity:是传染病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
(3)流行病学特征epidemiologic:
1) 流行性:
①散发:某传染病在某地的常年发病情况处于常年一般发病率水平
②暴发:某一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期内突然出现许多同一疾病的患者,大多是同一传染源或同一传播途径,eg.食物中毒、流行性感冒
③流行:某病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常年发病率水平或为散发发病率的数倍
④大流行:某病在一定时间内迅速传播,波及全国各地,甚至超出国界或洲境
2) 季节性:主要原因为气温高低和昆虫媒介的有无
3) 地方性:主要以野生动物为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也属于地方性传染病
4) 外来性;
(4)感染后免疫immunity: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体经显性或隐性感染某种病原体后,都能产生针对该病原体及其产物的特异性免疫【主动免疫】
①持久免疫:麻疹、脊灰、乙脑、水痘
②再感染:同一传染病在痊愈后,经过长短不等间隙再度感染
③重复感染:疾病尚在进行过程中,同一病原体再度侵袭而又感染,eg.蠕虫病较为常见,是发展成重症的主要原因,感染后通常不产生保护性免疫
2. 传染病与感染性疾病的异同?
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s: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引起的疾病
传染病communicable diseases:感染性疾病中有传染性并可造成流行的疾病
(1)相同点:都是由病原体入侵人体导致
(2)不同点:传染病具有传染性,而感染性疾病不一定具有传染性
- 什么是感染谱?
感染谱即感染过程的表现,分为:
(1)病原体被清除: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主动免疫、被动免疫);
(2)隐性感染covert infection:病原体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隐性感染最常见;隐性感染过程结束后,大多数人的病原体被清除,少数人可转变为病原携带状态【隐性感染的后果:获得免疫,携带状态】
(3)显性感染overt infection: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发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显性感染的后果:恢复健康、恢复期携带者】
(4)病原携带状态carrier state: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人体不出现任何的疾病状态,但能携带并排出病原体,成为传染病流行的传染源
1) 按发生和持续时间的长短:潜伏期携带者、恢复期携带者、慢性携带者
2) 按携带病原体的持续时间:①急性携带者:携带病原体持续时间短于3个月;②慢性携带者:携带病原体持续时间长于3个月,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超过6个月才算慢性携带者
(5)潜伏性感染latent infection:病原体感染人体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病原体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引起显性感染;潜伏性感染期间病原体一般不排出体外,这是与病原携带状态不同之处
- 传染病的常见热型?
稽留热、驰张热、间歇热、回归热、不规则热
- 怎样预防传染病?
(1)管理传染源:
①对患者进行隔离,建立传染病报告制度,做到早期发现、控制传染病
②对接触者,根据传染病的潜伏期进行观察与检疫,可适当进行药物预防或预防接种
③对病原携带者,尽可能检出,并进行治疗、教育、观察等管理
④对被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进行消毒和无害化处理
⑤对动物传染源:有经济价值者则治疗,必要时宰杀后消毒处理;无经济价值者立即捕杀
(2)切断传播途径:隔离、消毒(消灭病原体和传播媒介)、注意个人卫生
(3)保护易感人群:个人防护、预防接种、药物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