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行性出血热(也称登革热):以下是支持这一诊断的临床特征:
- 突然起病,发热、头痛、呕吐,伴有出血点,压之不褪色。
- 克、布征(阳性):这是一种用于评估出血热的病征,通常表现为患者的皮肤和黏膜出血点。
- 高热(T 39.5°C)。
- 血象显示白细胞总数升高(WBC 18.4×10^9/L),中性粒细胞升高(N 0.86),淋巴细胞降低(L 0.14)。
-
进一步的检查:
- 登革病毒血清学检查:通过检测血清中的登革病毒抗体(IgM和IgG)来确认诊断。
- 出血点活检:有时需要对皮肤的出血点进行活检以确定出血的原因。
- 全血细胞计数和凝血功能检查:进一步评估患者的血液状况,包括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
- 肝功能和肾功能检查:评估器官功能是否受到损害。
-
治疗措施:
- 流行性出血热是病毒感染,目前没有特定的抗病毒药物。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性的,包括:
- 维持水电解负衡,确保患者充分饮水和休息。
- 对症治疗:如退烧药、止吐药。
- 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
- 严密监测患者的病情,以及并发症的发展。
- 流行性出血热是病毒感染,目前没有特定的抗病毒药物。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性的,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