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复习题

课后复习题

课后复习题

杨家悦3200901191 -
回帖数:0

定义: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肝脏功能严重受损,无法正常完成代谢、解毒、合成等重要功能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可分为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衰竭两种类型。

肝衰竭的诊断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 临床表现:患者常出现黄疸、恶心、呕吐、腹痛、肝区压痛、肝掌、纳差等症状。

  2. 实验室检查:血清肝功能指标如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胆碱酯酶(ChE)等可升高;凝血功能指标如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可延长;血糖可以降低。

  3. 影像学检查:肝脏超声、CT、MRI等可以显示肝脏的形态和血流情况。

  4. 病因诊断:需要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相关检查,尽量确定导致肝衰竭的病因。

肝衰竭的治疗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病因治疗:根据造成肝衰竭的具体原因,如药物性肝衰竭、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进行相应的治疗。

  2. 对症治疗:包括支持性治疗和代谢支持治疗。支持性治疗主要针对肝衰竭的症状和合并症,如控制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补充维生素等。代谢支持治疗可以通过静脉输液、营养支持等方式,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供应。

  3. 肝移植:对于无法通过保守治疗恢复肝脏功能的患者,肝移植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适当的肝脏移植可以恢复患者的生命功能。

总之,肝衰竭的定义是肝脏功能严重受损,无法正常完成代谢、解毒、合成等功能。诊断时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因诊断。治疗原则包括病因治疗、对症治疗和肝移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