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豆状核变性又称威尔逊氏病或威尔森氏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疾病。
一、临床表现:
1.神经系统症状:常以细微的震颤、轻微的言语不清或动作缓慢为其首发症状,以后逐渐加重并相继出现新的症状。典型者以锥体外系症状为主,表现为四肢肌张力强直性增高,运动缓慢,面具样脸,语言低沉含糊,流涎,咀嚼和吞咽常有困难。不自主动作以震颤最多见,常在活动时明显,严重者除肢体外头部及躯干均可波及、此外也可有扭转痉挛、舞蹈样动作和手足徐动症等。精神症状以情感不稳和智能障碍较多见,严重者面无表情,口常张开、智力衰退。少数可有腱反射亢进和锥体束征,有的可出现癫痫样发作。
2.肝脏症状:儿童期患者常以肝病为首发症状,成人患者可追索到“肝炎”病史。肝脏肿大,质较硬而有触痛,肝脏损害逐渐加重可出现肝硬化症状,脾脏肿大,脾功亢进,腹水,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及肝昏迷等。
3.角膜色素环:角膜边缘可见宽约2-3mm左右的棕黄或绿褐色色素环,用裂隙灯检查可见细微的色素颗粒沉积,为本病重要体征,一般于7岁后可见。
4.肾脏损害:因肾小管尤其是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受损,可出现蛋白尿、糖尿、氨基酸尿、尿酸尿及肾性佝偻病等。
5.溶血。可与其它症状同时存在或单独发生,由于铜向血液内释放过多损伤红细胞而发生溶血。
二、诊断标准:
不明原因肝病和(或)锥体外系症状
铜蓝蛋白<210mg/L
K-F环(+)
尿铜>100ug/24h
驱铜试验>1500ug/24h
头部影像学(+) 6项中≥4项;铜蓝蛋白<150+① ③;铜蓝蛋白<150+① ⑥;无黄疸疑似病例,肝铜>250ug/g干重;高度疑似病例,诊断性治疗;驱铜试验>1500ug/24h
三、治疗原则:1、饮食治疗:避免高铜饮食,勿用铜制食具及用具;2药物治疗:驱铜药物为主,及阻止铜吸收3、对症治疗:针对肝功能损害、神经系统症状、肾功能损害治疗4、手术治疗:针对严重肝功能损害或脾功能亢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