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定义:肝损伤驱动的多器官损伤或衰竭(或)由药物、病毒、酒精等多因素引起的肝细胞严重损害、功能发生严重障碍,出现以黄疸、凝血功能障碍、肝性脑病和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2.诊断:
(1)急性肝衰竭:
起病急,2周内出现以Ⅱ度以上肝性脑病为特征的肝衰竭综合征。发病多有诱因。病死率高,病程不超过3周。
(2)亚急性肝衰竭:
起病较急,15天至26周出现肝衰竭综合征。根据首发症状分脑病型和腹水型。晚期可有难治性并发症(如脑水肿、消化道大出血、严重感染、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白细胞升高,血红蛋白下降,低血糖,低胆固醇,低胆碱酯酶。一旦出现肝肾综合征,预后极差。病程常超过3周至数月。容易转化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
(3)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
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的急性或亚急性肝功能失代偿。
(4)慢性肝衰竭:
在肝硬化基础上,肝功能进行性减退导致的以腹水或门脉高压、凝血功能障碍和肝性脑病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肝功能失代偿。
3.治疗原则:
(1)支持和对症治疗
(2)抗病毒治疗:主要治疗手段:核苷类药物为主
(3)免疫调节:激素、免疫增强药
(4)促进肝细胞再生:肝细胞生长因子、前列腺素E1、干细胞移植等
(5)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血液灌流、血液透析等
(6)防治并发症:肝性脑病、感染等
(7)肝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