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传染病的特征
1,有病原体:每种传染病都是由特异性病原体引起。
2,有传染性:这是传染病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
3,有流行病学特征:有流行性,季节性,地方性,外来性等流行病学特征。
4,有感染后免疫:人体感染某种病原体后,都能产生针对该病原体及其产物 (如毒素)的特异性免疫。
二、传染病与感染性疾病的异同?
传染病与感染性疾病均是由微生物 或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传染病是指由微生物或寄生虫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是感染性疾病的一部分。而感染性疾病虽有特定的病原体,但不一定有传染性,还有非传染的感染性疾病。
三、什么是感染谱?
感染谱亦称感染梯度,是指机体感染了病原体后,经过传染过程,所表现出的轻重不等的临床表现。感染过程的表现,包括清楚病原体、隐性感染、显性感染、病原携带状态和潜伏性感染。
四、传染病的常见热型?
1,稽留热 :是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 ℃。
2,弛张热 :是指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的体温曲线类型。
3,间歇热 :体温骤然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
4,不规则热: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
5,回归热:是指体温急剧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的体温曲线类型。
五、怎么预防传染病
1,控制传染源:应尽量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切断传播途径:根据各种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采取措施。如对于消化道传染病,应着重加强饮食卫生、个人卫生及粪便管理;对于呼吸道传染病,应着重进行空气消毒,提倡外出时戴口罩,流行期间少到公共场所。
3,保护易感人群: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力,如加强体育锻炼、调节饮食、养成良好卫生生活习惯、改善居住条件、协调人际关系、保持心情愉快等。增强特异性免疫力,以预防接种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