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衰竭的定义:
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肝脏合成、解毒、代谢、分泌、生物转化以及免疫防御等功能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和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肝衰竭的诊断:
- 生化检查:检测患者的肝功能情况,如肝酶、胆红素、转氨酶等指标,以确定肝功能是否异常。
- 影像学检查:通过B超、CT、MRI等影像学检查技术,观察患者的肝脏形态、大小、密度和血流情况,帮助确定肝衰竭的程度。
- 腹水检查:检测患者是否存在腹水,腹水的化验和细胞学检查可以协助诊断肝衰竭。
肝衰竭的治疗原则:
- 立即抗休克:肝衰竭患者常常出现低血压和循环衰竭,需要迅速补充液体、纠正电解质紊乱,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循环稳定。
- 保证细胞氧供和血流灌注:肝衰竭会导致肝脏血流减少、低氧供,而增加肝脏血流可以改善氧供,帮助肝细胞恢复功能。
- 减轻肝功能负担:肝衰竭患者的肝功能受损,需要限制蛋白摄入,避免过度负荷肝脏。
- 清除有害因子:肝衰竭患者体内可能存在大量的有毒物质,及时清除可以减轻肝细胞的负担。
- 挽救肝细胞:及早采取措施,通过促进肝细胞再生和修复,可以帮助恢复肝功能。
-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并发症和积极抗感染:肝衰竭患者常常伴有电解质紊乱、出血风险增加和易感染等问题,需要进行相应的调节和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