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考虑哪种诊断可能性大?
初步诊断:流行性乙型脑炎
诊断依据:夏季发病,持续高热、意识障碍、昏迷、抽搐,颈强直(皮肤无淤点瘀斑),脑脊液检查(脑脊液清亮,白细胞轻微增多、蛋白正常、糖正常)。
(2)为明确诊断还应检查哪些项目?
特异性IgM抗体测定:在血清和脑脊液中检测乙脑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可以帮助确诊
补体结合试验:为IgG抗体,多在发病后2周出现,抗体水平可维持1年左右
血凝抑制试验:病后第4~5天可出现血凝抑制抗体,2周达巅峰,抗体水平可维持超一年
抗原/核酸检测:在组织,血液,其他体液中可以使用PCR来检测乙脑病毒的抗原或核酸
(3)患者的治疗措施?
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早期可使用利巴韦林、干扰素等药物。
①一般治疗:隔离于防蚊和降温设施的病房,室温控制在30摄氏度以下。补液,吸痰,补钾,静脉输液。
②对症治疗:处理好高热、抽搐、控制脑水肿、呼吸衰竭等危重症状。
高热:物理降温为主,药物降温为辅,同时降低室温,使肛温保持在38摄氏度左右。
抗抽搐治疗:地西泮,降温,20%甘露醇,水合氯醛,亚冬眠疗法,巴比妥钠。
呼吸衰竭:氧疗,脱水治疗,吸痰,翻身拍背,化痰药物,糖皮质激素,抗生素,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呼吸兴奋剂,血管扩张剂
循环衰竭:补充血容量(升压药,强心剂,利尿药),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
肾上腺素皮质激素的使用:重型患者可使用。
③恢复期及后遗症治疗
加强护理,防止压疮和继发感染,进行语言、智力、吞咽、肢体的功能锻炼,结合理疗、针灸、推拿按摩、高压氧、中药等治疗。
19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