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疟疾的诊断要点
(1)流行病学资料:患者发病前有疟疾流行区生活史,蚊子叮咬史,近期有输血史等。
(2)临床表现:典型临床表现为间歇发作性寒战、高热、大量出汗,贫血和脾大。间歇发作有周期性,如间日疟隔天发作,三日疟隔两天发作,每次发作都经过寒战、高热、继之发汗热退的过程。一般交易与其他疾病鉴别。但应注意各型疟疾发作初期及恶性疟发作常不规则,脑性疟多在发作时出现神志不清、抽搐和昏迷。
(3)实验室检查:
①厚、薄血涂片:厚血片吉姆萨染色找疟原虫,薄血片甲醇固定后吉姆萨染色确定疟原虫种类。寒战期及发作6小时内血内疟原虫最多。发作数次可发现配子体,。间日疟原虫的环状体、大滋养体和裂殖体和裂殖体都较恶性疟原虫大,而且红细胞胀大、疟色素较明显。骨髓涂片检查阳性率更高 。反复多次血涂片、骨髓涂片查找疟原虫,一次血片阴性不能排除诊断
②吖定橙荧光染色法:速度快,检出率高,需使用荧光显微镜。检测特异性DNA的PCR灵敏度高,每毫升血液含十个疟原虫及以上即可检出。
③免疫学方法:如ELISA,放射免疫测定,检测血液中疟原虫特异性抗原和抗体,方便、快速、敏感。鉴于患者感染后3-4周才有特异性抗体出现,因而应用价值低,仅用于流行病调查。
2.抗虐药物选择
根据诊断是否为恶性疟疾,血中原虫密度大小、病情轻重,是否来自耐药流行区、当地疟原虫的耐药类型,当地药物的可及性、能否耐受口服治疗、是否有凶险发作征象来选择药物。
(1)控制发作: 杀死红细胞内裂体增殖期疟原虫的药物
①青蒿素及其衍生物: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药物在所有疟疾流行区有效,适用于凶险发作抢救,青蒿琥酯尤其适用于孕妇及脑型疟疾,栓剂适合不能口服、静脉用药者。
②氯喹:适用于对之敏感的疟原虫感染治疗,高效、耐受性好、不良反应轻。
③盐酸甲氟喹:对耐氯喹的恶性疟疗效好,可用于中晚孕期
④磷酸咯萘啶:有效杀灭红细胞内裂体增殖疟原虫
⑤哌喹:氯喹耐药者适用
⑥盐酸氨酚喹啉:副反应比氯喹少
⑦其他:奎宁(孕妇应用可致流产,已少用)、奎宁麦克斯、苯芴醇、柏鲁捷特(多种抗疟成分合剂,恶性疟不易产生耐药)、常山素(疗效不如甲氟喹)、阿托华军、磷酸萘酚喹(用于耐氯喹恶性疟,不适用于脑型疟疾)
(2)防止复发及中断传播:杀灭红细胞内疟原虫配子体和肝细胞内迟发型子孢子的药物
①磷酸伯氨喹:使用前常规检查G-6-PD缺乏。
②他非诺奎:美国研发,预防复发效果良好。
3.疟原虫生活史与发病、复发、传播的关系
(1)发病:当成批被寄生的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裂殖子及代谢产物时,导致临床症状发作,发作周期取决于红细胞内增殖周期,疾病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感染的疟原虫种株特性
(2)复发:是由寄生于肝细胞内的迟发型子孢子引起的,只见于间日疟和卵形疟。输血后疟疾及母婴传播的疟疾因无肝细胞内繁殖阶段,缺乏迟发型子孢子,不会复发。
(3)传播:雌性按蚊吸血时,配子体被吸入其体内,疟原虫开始有性繁殖期(按蚊消化道中雌雄配子结合→合子→动合子→囊合子,内含数千个子孢子母细胞→子孢子侵入按蚊唾液腺,于按蚊叮咬时再次进入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