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疟疾的诊断要点有哪些?
(1)流行病学资料:患者发病前有疟疾流行区生活史,蚊子叮咬史,近期有输血史等。
(2)典型临床表现:间歇发作性寒战、高热、大量出汗,贫血和脾大。
(3)确诊依据:反复多次血涂片、骨髓涂片查找疟原虫,一次血片阴性不能排除诊断
(4)实验室检查:血象:白细胞、粒细胞增加;多次发作后贫血,大单核比例上升。
PCR法:敏感度-10个疟原虫/mL血液。
吖啶橙荧光染色法、富含组胺酸蛋白2浸渍片:恶性疟诊断。
血清免疫学检查:抗原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
2、如何选择抗疟药物控制疟疾发作、防止疟疾复发及中断疟疾传播?
(1)杀灭红细胞内裂体增殖期疟原虫的药物,控制临床发作。
①氯喹:非耐药株首选药物。
②青蒿素及其衍生物: 适用于凶险发作抢救;青蒿琥酯尤其适用于孕妇及脑型疟疾;栓剂适合不能口服、静脉用药者。
③哌喹及羟基哌喹:氯喹耐药者。
④氨酚喹啉、磷酸咯萘啶
⑤甲氟喹:耐氯喹恶性疟,可用于中、晚孕期。
(2)杀灭红细胞内配子体及肝内迟发型子孢子,防止传播与复发。
伯氨喹:应用前常规检查G-6-PD缺乏
他非诺喹(特芬喹):美国研发
(3)中断疟疾传播
①控制传染源:早期发现、休止期根治。
②切断传播途径:防蚊、灭蚊、阻断母婴传播。
③保护易感人群:疫苗(子孢子蛋白及基因疫苗)、预防性服药(1/周)。
3、如何理解疟原虫生活史与发病、复发、传播的关系?
(1)发病:当成批被寄生的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裂殖子及代谢产物时,导致临床症状发作,发作周期取决于红细胞内增殖周期
(2)复发:是由寄生于肝细胞内的迟发型子孢子引起的,只见于间日疟和卵形疟。输血后疟疾及母婴传播的疟疾因无肝细胞内繁殖阶段,缺乏迟发型子孢子,不会复发。
(3)传播:雌性按蚊吸血时,配子体被吸入其体内,疟原虫开始有性繁殖期(按蚊消化道中雌雄配子结合→合子→动合子→囊合子,内含数千个子孢子母细胞→子孢子侵入按蚊唾液腺,于按蚊叮咬时再次进入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