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然病程:无食管胃静脉曲张肝硬化→有食管胃静脉曲张肝硬化→有腹水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有胃肠出血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有感染、肾功衰竭肝硬化。
2、一般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和营养支持。
3、伴有腹水:轻度腹水(仅超声波可发现)不必治疗;中度腹水(对称性中度腹胀)限钠(4.6- 6.9 g/日)+利尿剂治疗;重度腹水(大量或严重腹水伴显著腹胀)行腹穿放腹水+限钠+利尿剂治疗 (顽固性腹水除外);此外,避免过度限钠( <2.3 g/日),避免长时间卧床。
4、伴急性食管胃静脉曲张:大量急性出血按1:1补充红细胞及新鲜冰冻血浆,或按2:1补充血小板及冷沉淀。出血轻度者红细胞与新鲜冰冻血浆调整为4:1。出血持续者予氨基己酸或氨甲环酸治疗纤维蛋白溶解,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异常使用鱼精蛋白。出血12-24 h内胃镜套扎治疗,胃底静脉曲张出血考虑胃镜下硬化治疗。【注意:①维持血小板>50 G/L以上、血红蛋白浓度70-90 g/L。②血管活性药物(特利加压素、生长抑素、奥曲肽)静脉用药3-5天。③预防感染行5天抗菌素(三代头孢菌素)治疗。④清洁灌肠、酸性溶液保留灌肠。⑤质子泵抑制剂作为合并胃黏膜病变或内镜治疗后辅助治疗。⑥难治性出血: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TIPS) (Child-Pugh <14), Child-Pugh A/B级也可手术治疗。】
5、伴自发性腹膜炎:
无近期 -内酰胺抗菌药物应用的社区获得性患者:三代头孢类抗菌药单药。
未使用过氟喹诺酮类药物患者:单用氟喹诺酮类药物。
医院环境和/或近期应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患者: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碳青酶烯类为基础经验性治疗,革兰氏阳性菌多耐药选择糖肽类或利奈唑胺
疗程至少5–7天,输注白蛋白。
指征:血清肌酐>88.4mol g/L, 尿素氮>11.25 mmol/L, 或胆红素>68mol/L。
用法:诊断6 h内1.5 g/kg , 第3天1.0 g/kg。
长期预防:诺氟沙星 400 mg/d 或环丙沙星 500 mg/d,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基异恶唑(百炎净)。
6、伴肝肾综合征:
(1)避免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物等肾毒性药物、放血治疗、未补足白蛋白的大量放腹水。
(2)控制感染(自发性腹膜炎)。
(3)白蛋白扩容治疗联合血管收缩剂:白蛋白首剂1 g/kg体重,继以20-40 g/d, 将血清肌酐降低至 <1.2 mg/L;血管收缩剂特利加压素(0.5-1.0 mg, q4-6h, 逐渐加量至2 mg, q4-6h,共14 d);去甲肾上腺素0.5-3 mg/h;米多君7.5-12 mg, tid + 奥曲肽100-200 ug, IH, tid。
根据病情分级管理病人:
1、代偿期:早期肝硬化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乏力等症状,代偿期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扶正化瘀胶囊、安络化纤丸等药物进行治疗,可以控制病情,有治愈的可能性;
2、失代偿期: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会出现腹水、肝性脑病等并发症,通过上述药物治疗效果不佳,需要通过肝移植手术、经颈静脉门体分流术等手术治疗,但即使进行手术治疗,也存在一定复发的可能性,所以治愈难度较大;
3、肝硬化终末期:肝硬化终末期患者会出现腹部膨隆、腹痛、黄疸、消化道出血等症状,通过药物只能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但并不能治愈肝硬化。肝硬化患者一般可以通过肝移植手术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进行治疗,但肝硬化终末期患者肝脏的功能已经严重损伤,而且大部分肝脏已经不能再生正常的肝细胞,因此肝移植手术仅适用于极少数肝功能严重损伤的患者;
4、其他情况:若肝硬化患者同时合并有脾功能亢进的情况,可以先纠正脾功能亢进,可以通过脾切除手术或全脾栓塞手术治疗,将脾功能亢进的情况解除后,肝硬化的病情也会得到控制。
建议肝硬化患者在生活中避免劳累过度,避免熬夜、过度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注意饮食清淡且易消化,可适当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等食物补充营养,并定期前往医院复查,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同时应严格遵照医嘱用药,不可私自用药或增减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