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思考题

课后思考题

课后思考题

陈钏莹3200070056 -
回帖数:0

肝硬化作为长达十几年的慢性疾病,通过分阶段管理,可以更精细地调整治疗策略,针对不同阶段的病理变化和并发症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根据病程进展可将肝硬化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根据是否伴有食管胃静脉曲张(EGV)或腹水等表现,可将肝硬化进一步分为6期,其中12期为代偿期,35期为失代偿期,6期为晚期失代偿期。
1期:无静脉曲张和任何其他并发症,根据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是否≥10 mmHg分为1a1b
2期:出现静脉曲张,但无EGVB(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或腹水
3期:出现EGVB,但无腹水或肝性脑病等失代偿表现
4期:出现除EGVB以外的任意一项失代偿表现,包括腹水、显性肝性脑病(OHE)、确定部位的细菌感染(以肺部感染和SBP为主)、非梗阻性黄疸等,以腹水最为常见
5期:出现2种失代偿表现
6期: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感染、肝外脏器功能障碍、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顽固性腹水、持续性肝性脑病或黄疸
代偿期:管理的关键在于识别和治疗肝硬化的原因(如酒精性肝病、乙型或丙型肝炎),同时改变生活方式,如戒酒、营养支持和监测肝功能,希望使肝硬化可逆
失代偿期:管理并发症,甚至考虑肝移植
综合管理 :定期监测肝功能、门静脉压力、肝脏成像等,以评估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定期筛查肝癌(使用超声和甲胎蛋白检测)、预防性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管理营养不良等;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有关疾病进展、治疗选择和生活方式调整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