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FRS病原属汉坦病毒,我国:Ⅰ汉坦病毒(姬鼠型)、Ⅱ汉城病毒(家鼠型);
主要传染源:啮齿类(尤其我国的姬鼠、家鼠),传播途径:消化道、呼吸道、接触、母婴、虫媒、实验动物也可传播;
三主征:肾损害、出血、发热;发热期(4~6d,出现发热伴全身感染性中毒症状,重症者可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充血、出血、渗出,包括脸部、颈部、上胸部红肿,头痛、眼痛、腰痛,球结膜、腋下、软腭出血,严重者出现瘀斑和腔内出血;出现蛋白尿、管型尿等肾损害症状),低血压期(血压下降、尿量减少、一过性休克,严重者出现难治性休克),少尿期(血压恢复,尿量减少;出现高血钾、高血容量、高氮质血症;轻型者只有少尿倾向,中型出现少尿,重型可出现无尿,危重型可多日少尿或无尿),多尿期(尿量增加,BUN、Cr↑,易出现水电解质失衡;移行期、多尿早期、多尿晚期),恢复期(尿量逐渐恢复,患者精神、食欲基本恢复,体力完全恢复需3~6个月)
特征性病理变化: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变性、坏死导致的渗漏综合征
诊断:①发病季节(5~7月/10~次年1月)+职业(农民等)+接触史;②典型症状(出血、发热、肾损害);③检查(血常规-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上升,甚至出现类白血病反应和异形淋巴细胞,PLT↓;尿常规镜检-白细胞、红细胞、管型、尿蛋白;血生化-BUN、Cr↑;凝血检查-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3P试验(+);出血热抗体+);确诊依据:出血热抗体阳性;
治疗原则:早期发现、早期休息、早期治疗、就地治疗,同时防治出血、休克、肾衰;少尿期治疗要点:稳定内环境、促进利尿、导泻、透析;
预防:控制传染源:防鼠灭鼠,阻断传播途径:注意个人卫生、食品安全,保护易感人群:接种疫苗,疫情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