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复习题

回答

回答

by 3200050035 黄铧榕 -
Number of replies: 0

 

1.定义: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合成、解毒、代谢和生物转化功能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黄疸、凝血功能障碍、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肝损伤驱动了多器官损伤或衰竭,短期有较高病死率。

2.诊断:

(1)急性肝衰竭

急性起病,2周内出现2度及以上肝性脑病,并有以下表现者:①极度乏力,有明显厌食、腹胀、恶心、呕吐等严重消化道症状:②短期内黄疸进行性加深,TB常≥171umol/L,出现酶胆分离现象;③出血倾向明显,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PTA)≤40%(或INR≥1.5),且排除其他原因;④肝脏进行性缩小

(2)亚急性肝衰竭

起病较急,2~26周出现以下表现:①极度乏力,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②黄疸迅速加深,血清总胆红素≥10×ULN或每日上升≥17.1 μmol/L;③伴或不伴肝性脑病;④有出血表现,PTA≤40%(或INR≥1.5),并排除其他原因者。

(3)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

在慢性肝病基础上,由各种诱因引起以急性黄疸加深、凝血功能障碍为肝衰竭表现的综合征,可合并包括肝性脑病、腹水、电解质紊乱、感染、肝肾综合征、肝肺综合征等并发症,以及肝外器官功能衰竭。患者黄疸迅速加深,血清总胆红素≥10×ULN或每日上升≥17.1 μmol/L;有出血表现,PTA≤40%(或INR≥1.5)。根据不同慢性肝病基础分为3型,A型为在慢性非肝硬化肝病基础上发生的ACLF;B型为在代偿期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ACLF,通常在4周内发生;C型为在失代偿期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ACLF。

(4)慢性肝衰竭

在肝硬化基础上,缓慢出现肝功能进行性减退和失代偿:①血清总胆红素升高,常<10×ULN;②白蛋白明显降低;③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PTA≤40%(或INR≥1.5),并排除其他原因者;④有顽固性腹水或门静脉高压等表现;⑤肝性脑病。

3.治疗原则: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采取相应的病因治疗和综合治疗措施,并积极防治并发症。肝衰竭诊断明确后,应动态评估病情、加强监护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