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汉坦病毒属布尼亚病毒科,为负性单链RNA病毒。我国主要流行I型汉滩病毒与II型汉城病毒,近年来发现III型PUUV
2.鼠类为主要传染源。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接触以及垂直传播
3.①发热。患者在发热期,可有高热、全身中毒症状。部分患者体温越高,且持续时间越长,即表示其病症越为严重。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增加对患者体温测量的频率,以及时了解发热的程度。②出血。由于患者体内感染了汉坦病毒,病毒侵入人体后,会破坏正常的凝血功能和血管壁,从而使患者星现出血倾向。③肾脏损害。该疾病引起的脏器损害主要以肾脏损害最明显,通常是由于释放细胞因子和其他体液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引起肾小管和间质损伤,导致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可出现尿量减少、血尿、乏力等症状。
4.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广泛性损害、临床上以发热、低血压、出血、肾脏损害等为特征。
5.诊断依据主要依靠临床特征性症状和体征,结合实验室检查,参考流行病学资料进行诊断。
血清、血细胞和尿中检出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抗原和血清中检出特异性 IgM 抗体可以明确诊断。特异性IgG抗体需双份血清效价升高4倍以上者才有诊断意义。
6.抗病毒、减轻外渗、改善中毒症状和预防DIC
稳定内环境、促进利尿、导泻和透析治疗
7.疫情监测、防鼠灭鼠、做好食品卫生与个人卫生、疫苗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