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致阶段: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肝硬化→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肝硬化→有腹水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有胃肠出血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有感染、肾功衰竭肝硬化,分别对应年病死率1%、3.4%、20%、57%、67%。
针对这个情况需要建立预后预测模型,及时评估疾病的危险性并调整治疗方案:
(1)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由血清肌酐、胆红素及凝血指标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组成,可用于90天病死率预测。
(2)Child-Turcotte-Pugh评分:<7分(A级)、7-9分(B级)、>9分(C级)
各项目的1、2、3分分别:肝性脑病(无、1或2期、3或4期);腹水(无、轻或中度、顽固性腹水);血蛋白(>35,28-35,<28,单位g/L);胆红素(<34,34-51,>51,单位μmol/L);INR(<1.7,1.7-2.3,>2.3)
在学习了评论区同学和书本知识后补上针对措施:
在早期阶段,肝硬化可能只表现为轻度的肝功能异常,此时通过积极的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有可能逆转病情或延缓其进展。在这一阶段,管理重点应放在消除病因、保护肝细胞、促进肝细胞再生等方面。
进入中期阶段,肝硬化患者可能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等。这些并发症不仅增加了治疗难度,也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中期阶段的管理除了继续针对病因治疗外,还应注重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例如,通过药物或手术手段控制腹水,预防和治疗消化道出血,以及采取措施防止肝性脑病的发生。
到了晚期阶段,肝硬化患者的病情往往已经十分严重,肝功能严重受损,且可能出现多个器官功能衰竭。此时的治疗目标主要是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尽可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在这一阶段,管理重点应放在减轻患者痛苦、预防和控制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方面。
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个体化治疗:不同患者的病因、病情严重程度和并发症情况都有所不同,因此应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确保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 定期随访: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需要定期随访以监测病情变化。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随访计划,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心理支持:肝硬化患者往往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包括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