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感染病的基本特征:
传染病的四个基本特征:
(1)有病原体。每一种传染病都是由特异性的病原体引起的,包括微生物与寄生虫。
(2)有传染性。传染病能通过某种途径传染给他人,这是传染病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
(3)有流行病学特征。在质的方面有外来性和地方性之分;在量的方面有散发(发病率为一般水平)、流行(发病率显著高于一般水平)、大流行(超出国界或洲界)、暴发流行(发病集中于短时间内);可有季节性、地区性和不同人群(年龄、性别、职业等)的分布特征。
(4)有感染后免疫。人类罹患传染病后,都能产生针对病原体的特异性免疫,称为感染后免疫。感染后免疫在不同的传染病持续时间长短不一,有些感染后免疫可避免再次感染,有些则不能甚至导致再次感染时病情加重。一般来说,病毒性传染病的感染后免疫持续时间最长,往往保持终身,但有例外(如流感)。细菌、螺旋体、原虫性传染病的感染后免疫持续时间通常较短,仅为数月至数年,也有例外(如伤寒)。蠕虫感染后通常不产生保护性免疫,往往发生重复感染。
2. 传染病与感染性疾病的异同
感染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的区别:
(1)定义: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侵入人体所引起的疾病。传染性疾病是感染性疾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其不仅具有感染性,还具有在人与人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能力。
(2)病因:感染性疾病的病因包括各种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传染性疾病的病因主要是具有传染性的病原体,如某些特定的细菌、病毒等。
(3)传播途径:感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相对较窄,通常包括直接接触、血液、体液等。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较广泛,包括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血液及体液传播、接触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等。
(4)性质:感染性疾病的性质通常取决于其是否具有传染性。传染性疾病具有一定的传染现象,可以迅速在人群中传播。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虽然由病原微生物引起,但不会在人群中传播。
(5)症状:感染性疾病的症状因病原微生物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如细菌性肺炎可能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传染性疾病的症状也因病原微生物的不同而异,如狂犬病可能出现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此外,传染性疾病的症状可能更具有明显的流行病学特征。
3. 感染谱:宿主感染病原体后,可以呈现为程度不同的反应,从隐性感染直至致死性疾病,这种表现称为感染谱。又称感染梯度,常有以下几种形式:病原体被清除、以隐性感染为主、以显性感染为主、病原携带状态、潜伏性感染、以死亡为结局。
4. 传染病常见热型包括:稽留热、弛张热 、间歇热、回归热、马鞍热
5. 预防传染病,主要是从三个方面入手: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1)控制传染源:通过隔离或积极治疗患病人群进行控制传染源头。如乙肝传染源为乙肝病毒感染者或者乙肝病毒携带者,为预防发生传播应给予上述人群规范、及时的抗病毒治疗,从而降低传染力。
(2)控制传播途径:主要是指要讲究个人卫生以及环境的卫生,要对特殊的传染途径进行消毒。如现在的新冠疫情,佩戴口罩、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对病例到过的地方进行消毒灯。
(3)保护易感人群:提高易感人群特异性免疫力。如为形成免疫,对人群进行接种新冠疫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