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HIV和AIDS?确诊为HIV感染后什么时候开始抗病毒治疗以及停止抗病毒治疗?
HIV:艾滋病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因此,人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并可发生恶性肿瘤,病死率较高。
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HIV引起。
确认HIV感染即可开始治疗,终生服药。
简述艾滋病期的临床表现,艾滋病的诊断依据(写六条)和临床分期。
(1)临床表现
①HIV相关症状:持续1个月以上的发热、盗汗、腹泻;体重减轻10%以上;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部分患者有神经精神症状。
②各种机会性感染及肿瘤:如肺孢子菌肺炎、病毒性肺炎,新隐球菌脑膜炎、弓形虫脑病,白念珠菌食管炎,鹅口疮、复发性口腔溃疡,带状疱疹、尖锐湿疣,弓形虫视网膜炎,恶性淋巴瘤、卡波西肉瘤等。
(2)诊断依据:有流行病学史,实验室检查HIV抗体阳性,加之以下各项中的任何一项,即可诊断为艾滋病。
①原因不明的持续不规则发热1个月以上,体温高于38℃。
②慢性腹泻1个月以上,次数>3次/日。
③6个月内体重下降10%以上。
④反复发作的口腔白念珠菌感染。
⑤反复发作的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或带状疱疹感染。
⑥肺孢子菌肺炎。
⑦反复发生的细菌性肺炎。
⑧活动性结核或非结核分枝杆菌病。
⑨深部真菌感染。
⑩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⑪中青年人出现痴呆。
⑫活动性巨细胞病毒感染。
⑬弓形虫脑病。
⑭青霉菌感染。
⑮反复发生的败血症。
⑯皮肤黏膜或内脏的卡波西肉瘤、淋巴瘤。
HIV抗体阳性,虽无上述表现或症状,但CD4+T淋巴细胞数<200/μl,也可诊断为艾滋病。
(3)临床分期
1)急性期:通常发生在初次感染HIV的2~4周,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持续1~3周后缓解。临床表现以发热最为常见,伴有全身不适、头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咽痛、肌痛、关节痛、皮疹、淋巴结肿大以及神经系统症状等。可检出HIV RNA和p24抗原,HIV抗体在数周后才出现。CD4+T淋巴细胞一过性减少,同时CD4/CD8比例倒置。
2)无症状期:可由急性期进入此期,或无明显的急性期症状而直接进入此期。一般持续6~8年,与感染病毒的数量、型别,感染途径,机体免疫状况的个体差异,营养、卫生条件及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此期HIV在体内不断复制,具有传染性。CD4+T淋巴细胞计数逐渐下降。
3)艾滋病期:为感染HIV后的终末期。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下降,多<200/μl,HIV血浆病毒载量明显升高。此期主要的临床表现为HIV相关症状和各种机会性感染及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