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明确诊断,患者需要进一步检查的项目包括:
- 肝功能全套: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等,以进一步评估肝脏损伤程度。
- 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包括乙肝五项(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定量检查,以及HBV-DNA定量,以明确病毒复制情况。
- 凝血功能:如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和凝血酶原时间(PT),评估肝脏合成功能。
- 肝脏超声或CT检查:观察肝脏形态及结构变化、有无占位性病变等。
- 甲胎蛋白(AFP)复查:排除肝癌可能。
- 血清学检查:如抗HDV-IgG(丁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EV-IgM(戊型肝炎病毒抗体),以排除其他肝炎病毒感染。
- 血常规:了解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排除其他感染可能。
- 尿常规:观察尿胆原、尿胆红素等指标,进一步了解黄疸原因。
二、1.患者检查结果提示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显著升高,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也明显升高,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PTA)降低,提示肝功能受损。2.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HBeAg、HBcAb阳性,且HBV-DNA水平高,提示病毒复制活跃。3.超声提示肝脏回声增强,提示无肝硬化现象。结合患者病史和临床表现,最可能的诊断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急性加重(重度)。
三、应当给予患者的治疗措施包括:
- 抗病毒治疗:使用核苷类似物或干扰素等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复制。
- 保肝治疗:使用保肝药物,促进肝细胞修复和再生。
- 退黄治疗:使用退黄药物,促进胆红素的排泄。
- 支持治疗:包括补充维生素、营养支持等。
- 防治并发症:密切监测病情,预防和治疗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腹水、消化道出血等。
四、经过治疗后,患者症状改善,但肝功能指标仍异常,HBV-DNA水平虽有下降但仍偏高。考虑到患者因经济原因要求出院,院外诊疗中最重要的是继续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核心,能够抑制病毒复制,减轻肝脏炎症和纤维化,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即使患者症状改善,也不能轻易停药,以免病毒反弹导致病情恶化。因此,患者应遵医嘱继续服用抗病毒药物,并定期复查肝功能和病毒载量,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饮酒等不良因素,也有助于病情的稳定和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