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资产阶级有其特殊性:从政治立场来看,一方面,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受到外国资本和本国官僚军阀政府的压迫和排挤,具有一定的革命性;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性, 由于他们与帝国主义及农村中封建地主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他们缺乏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彻底性, 这就造就了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性与妥协性的矛盾统一。 毛泽东曾指出,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是他们“从娘肚子带出来的老毛病”。从而决定了它不可能成为革命的领导者。民族资产阶级的这一双重特性是中国共产党制定对其政策的主要依据。因此要在政治上争取该阶级革命性的方面,团结其力量,同时斗争其妥协性。
1、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建立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第一次国共合作,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工农);合作的组织形式是将国民党被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一切工作归国民党”,是陈独秀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的主张。这种观点过高地估计了国民党和资产阶级,过低地估计了共产党和无产阶级,其实质是放弃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
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5),建立了工农民主统一战线:由于对革命道路的错误估计,中共领导人犯了关门主义的错误,建立的工农民主统一战线不包括民族资产阶级。
3、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战争民族统一战线,但不包括以汪精卫为代表的亲日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阵营。
4、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以多党合作为主要内容,以反对美蒋反动派的统治为主要任务,建立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比过去任何时期都要广大,都要巩固,使反动统治更加孤立。
在中国革命统一战线中对资产阶级“又斗争、又联合”的路线、方针、政策。
由于民族资产阶级基本上没有大资产阶级那么多的对抗性和反动性,而且基本上没有掌握过国家政权和武装力量,因此,无产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是基本上没有武装力量的联合和斗争,主要是政治上的联合和斗争。
民族资产阶级由土地所有者、商人、行政官员、手工作坊主转化而来,自身的经济发展与外资没有太多联系,相较于国有经济或买办资产阶级势力较弱的一类企业家团体。毛泽东指出,中国的资产阶级包括两个部分:即依附于帝国主义的大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无产阶级领导的统一战线要争取民族资产阶级参加,并且在特殊条件下也包括一部分大资产阶级在内,以求最大限度地孤立最主要的敌人。
针对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中国共产党当它表现出进步、革命一面的时候,要争取它参加统一战线;在它表现出妥协、动摇一面的时候,要同它做必要的斗争。同时继续争取、团结它;特别是在同大资产阶级分裂统一战线,进行武装斗争的时候,要努力争取民族资产阶级的同情或中立。
总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要采取又团结又斗争的政策。在政治上争取、联合民资去反对共同的敌人;在经济上保护民族工商业,允许有利于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发展。
康复毛概第六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