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思考题

课后思考题

课后思考题

by 3200901117 杨宇森 -
Number of replies: 0

简述肝豆状核变性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

临床表现:
1. 神经和精神症状:神经症状以锥体外系损害为突出表现,以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和肌张力障碍为主,并有面部怪容、张口流涎、吞咽困难、构音障碍、运动迟缓、震颤、肌强直等。震颤可以表现为静止或姿势性的。
2. 肝脏异常:肝脏受累时一部分病例发生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肝炎。
3. 角膜K-F环:K-F环位于巩膜与角膜交界处,呈绿褐色或暗棕色,宽约1.3mm,是铜在后弹力膜沉积而成。
4. 肾脏受损:肾脏受损时可出现肾功能改变如肾性糖尿、微量蛋白尿和氨基酸尿。
诊断标准:
1. 铜代谢相关的生化检查:血清铜蓝蛋白降低:正常为200—500mg/L。
2. 血尿常规:患者有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时其血常规可出现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减少;尿常规镜下可见血尿、微量蛋白尿等。
3. 肝肾功能: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改变,如血清总蛋白降低、球蛋白增高,晚期发生肝硬化。肝穿刺活检测定显示大量铜过剩,可能超过正常人的5倍以上。发生肾小管损害时,可表现氨基酸尿症,或有血尿素氮和肌酐增高及蛋白尿等。
4. 脑影像学检查:CT可显示双侧豆状核对称性低密度影。
治疗原则:
1. 血清铜蓝蛋白为首选筛查试验,铜蓝蛋白越低,WD的可能性越大;正常不能排除;
2. 对疑似WD患者,必须由有经验的医生检查K-F环;
3. WD患者有N系统症状必须进行脑部影像学检查;
4. 尿铜>800ug/24h,强烈支持本病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