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复习题

课后复习题

课后复习题

by 3200041021 牛逸然 -
Number of replies: 0

肝衰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肝功能严重损害而出现的一系列严重症状和体征,包括凝血功能障碍、代谢障碍、神经系统症状等。根据发生速度和病情严重程度,肝衰竭可分为急性肝衰竭(ALF)和慢性肝衰竭(CLF)。

肝衰竭的诊断通常基于以下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1. 临床表现:急性或慢性昏迷、意识障碍、黄疸、恶心、呕吐等明显的肝功能衰竭表现。

  2. 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指标(如ALT、AST、ALP、胆红素等)、凝血功能指标(如PT、INR等)、电解质平衡、血糖等检查结果,对肝衰竭的诊断和治疗起重要作用。

  3. 影像学检查:肝、脾、胆囊、胰腺、胃肠道等部位的B超、CT、核磁共振检查等,用于辅助诊断和评估病情。

肝衰竭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支持性治疗、病因治疗和特异性治疗:

  1. 支持性治疗:针对肝功能衰竭带来的各种症状和并发症进行治疗,包括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补充营养、维持呼吸和循环稳定等。

  2. 病因治疗:治疗基础疾病是肝衰竭的根本治疗措施,如乙肝、丙肝、自身免疫性肝病等疾病的针对性治疗;药物或毒素导致的肝损伤可通过停用原因和解毒处理来治疗。

  3. 特异性治疗:急、慢性肝衰竭的治疗方法不同,分别是急性肝衰竭的早期肝移植、肝支持性治疗、生物支持治疗;慢性肝衰竭则可以选择药物治疗、肝移植等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