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思考题

课后思考题

课后思考题

周虎3200901151 -
回帖数:0

一、临床表现

  1. 肝脏损害:患者可能出现肝功能异常、肝硬化、脾肿大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肝炎,出现黄疸、腹水等症状。
  2. 神经系统症状:主要表现为锥体外系症状,如肌张力障碍、震颤、舞蹈症等。部分患者可出现精神症状,如抑郁、焦虑、认知障碍等。
  3. 眼部症状:患者可能出现角膜色素环(Kayser-Fleischer环),表现为角膜边缘呈棕色或绿色环状沉着。
  4. 其他表现:患者可能出现肾脏损害、骨关节症状、皮肤色素沉着等。

二、诊断标准

  1. 临床表现:患者出现上述典型的肝脏、神经系统和眼部症状。
  2. 家族史:患者有家族遗传史,特别是近亲中有类似病例。
  3. 实验室检查:血清铜蓝蛋白降低,24小时尿铜排出量增加。肝功能检查异常,如血清转氨酶升高、白蛋白降低等。
  4. 影像学检查:肝脏B超或CT检查可见肝脏损害表现。脑部MRI检查可见基底节区信号异常。
  5. 基因诊断:基因检测发现ATP7B基因突变可确诊。

三、治疗原则

  1. 低铜饮食:患者应避免食用含铜量高的食物,如肝、贝壳类、蘑菇、蚕豆等。每日食物中含铜量不应超过1mg。
  2. 促进铜排出:主要使用螯合剂,如青霉胺、曲恩汀等,促进体内铜的排出。治疗期间应定期检查血尿常规和24小时尿铜变化。
  3. 减少铜吸收:口服锌制剂能促进肝肠黏膜细胞合成分泌金属硫蛋白,并与铜离子结合而减少肠铜吸收。常用制剂为硫酸锌。
  4. 对症治疗:针对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肝脏损害等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如使用左旋多巴、苯海索等药物改善锥体外系症状。
  5. 其他治疗:对本病所致的急性肝功能衰竭或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经上述各种治疗无效者可考虑进行肝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