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题

病毒性肝炎案例分析

病毒性肝炎案例分析

陈瑞娟3200010222 -
回帖数:0

一、为明确诊断,患者需要进一步检查的项目:

1.三大常规,血生化(肝肾功能)、凝血四项、AFP及PIVKA-2等肝脏肿瘤指标

2.消化系统超声

3.HBV血清学检测,必要时加上HBV DNA定量;其它病毒性肝炎相关检测。   

                           

二、患者检查结果:谷丙转氨酶(ALT)1800 IU/L,谷草转氨酶(AST) 900 IU/L,总胆红素(TBil)280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201μmol/L,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PTA)38%;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HBV-DNA 7.6×107copies/ml;AFP 28 μg/L;抗HDV-IgG(-)、抗HEV-IgM(-);超声提示肝脏表面光滑、回声增强、脾脏不大。患者目前最可能的诊断是( )

乙型肝炎病毒性肝炎(慢加急性重型肝炎),且HBsAb(-),提示所感染的病毒有可能出现了S基因的变异。

 

三、应当给予患者哪些治疗措施(  )

1.对症支持治疗:①卧床休息,重症监护,密切观察病情,防治院内感染。②清淡饮食,予以碳水为主的营养支持治疗,减少蛋白质和脂肪分解;供给足量白蛋白,控制食物中蛋白质的量;补充足量维生素B, C, K;补液量在1500-2000ml/d,注意出入平衡,尿多时可以适当多补充。③避免使用有肝肾损害的药物。

2.抗病毒治疗:以核苷酸类药物为主。

3.免疫调节治疗:早期可适当使用激素,晚期可适当使用免疫增强药。

4.促进干细胞再生: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前列腺素E1(PGE1)、肝细胞及肝干细胞移植等。

5.人工肝支持系统肝衰竭早中期,PTA在20-40%之间,血小板>50时即可使用;若未达到肝衰竭标准但有倾向者也可以考虑早期干预。

6.并发症的防治:①肝性脑病:低蛋白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可通过口服乳果糖、诺氟沙星等抑制肠道细菌的措施来减少氨的吸收;也可以采用乳果糖或弱酸溶液保留灌肠,及时清除肠内氨、减少氨的形成和吸收;合理应用抗生素基础上,及时应用微生态制剂,调节肠道微环境;静脉用乙酰谷氨酰胺、谷氨酸钠、精氨酸、门冬氨酸钾镁有一定降血氨作用;纠正假性神经递质可用左旋多巴;支链氨基酸制剂;出现脑水肿可使用20%甘露醇或呋塞米滴注。注意消除肝性脑病的诱因。②上消化道出血:使用H2阻断剂或PPI;补充维生素K, C;输注凝血酶原复合物、新鲜血浆、浓缩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等;降低门脉压力(特利加压素等);出血时可用止血药、生长抑素,必要时内镜下止血或TIPS。③继发感染:加强护理,严格消毒隔离。感染多发生于胆道、腹腔、呼吸道、泌尿道等。一旦出现,结合培养结果+经验治疗。④肝肾综合征:避免使用肾损伤药物,避免引起血容量减低的各种因素。目前无有效治疗方法,可用前列腺素E或多巴胺静滴配合利尿剂使用,使尿量≥1000ml/d,大多数不适宜透析治疗。早期隔天腹腔穿刺放液,腹腔内注射利尿剂和血管活性药物,并积极补充白蛋白,有一定效果;对于难治性腹水大量放液液达不到满意疗效,且有诱发肝性脑病的风险,应尽早争取肝移植。

7.必要时考虑肝移植

 

四、经过上述治疗2个月后,患者症状消失,复查ALT 130 IU/L,AST 101 IU/L、TBil 70μmol/L,DBil 50μmol/L,PTA 45%,HBV-DNA 6.5×103copies/ml。患者因经济原因要求出院,院外诊疗中最重要的是(  )

抗病毒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