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疟疾的诊断要点:流行病学资料 + 典型临床表现 + 确诊依据
流行病学:到过疟疾流行区旅游、工作。
临床表现:周期发作性寒战、高热、大汗。主要体征为脾大,贫血及唇周单纯疱疹。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数正常,恶性疟可升高,红细胞减少;外周血或骨髓可发现疟原虫;ELISA法检测特异性抗原与抗体;PCR检测疟原虫的核酸。
治疗性诊断
2、①控制发作:首选药为氯喹或青蒿琥酯。氯喹总剂量为2.5g,分3日服完。青蒿琥酯总剂量为600mg,第1天100mg,每日服2次,第2~5天50mg,每日服2次。
②预防复发和传播的治疗:首选药为伯氨喹。剂量为13.2mg,每日服3次,连服8日。
③对氯喹有耐药性的恶性疟的治疗:现认为最有希望的药物为甲氟喹及青蒿素的衍生物,如青蒿琥酯。
3、①发病:疟原虫在人体内的发育包括红内期和红外期,当雌性按蚊叮吸人血时,具有感染力的疟原虫子孢子注入人体,红外期肝细胞内增殖发育;红内期红细胞中的裂殖子及其代谢产物引起发作。
②复发:间日疟和卵形疟有迟发型子孢子,进入肝细胞后经6个月-1年的休眠期,才完成裂体增殖并引起疟疾复发。
③传播:当按蚊吸血后,配子体在蚊胃内有性生殖,形成偶合子,发育为动合子,其侵入胃壁后开始“孢子生殖”,发育为囊合子或孢子囊,破裂后释放子孢子,移行到蚊子唾液腺,随下一次叮咬而释放到人体内进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