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写出细菌性痢疾的发病机制。
痢疾杆菌经口进入消化道后,在抵抗力较强的健康人可被胃酸大部分杀灭,即使有少量未被杀灭的病菌进入肠道,亦可通过正常肠道菌群的拮抗作用将其排斥。此外,在有些过去曾受感染或隐性感染的患者,其肠黏膜表面有对抗痢疾杆菌的特异性抗体(多属分泌性IgA),能排斥痢疾杆菌,使之不能吸附于肠黏膜表面,从而防止菌痢的发生。而当人体全身及局部抵抗力降低时,如一些慢性病、过度疲劳、暴饮暴食及消化道疾患等,即使感染小量病菌也容易发病。
痢疾杆菌侵入肠黏膜上皮细胞后,先在上皮细胞内繁殖,然后通过基底膜侵入黏膜固有层,并在该处进一步繁殖,在其产生的毒素作用下,迅速引起炎症反应,其强度与固有层中的细菌数量成正比,肠上皮细胞坏死,形成溃疡。菌体内毒素吸收入血,引起全身毒血症。
2.请写出慢性细菌性痢疾的治疗原则。
一般治疗。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过度的劳累、紧张。有肠道寄生虫的应驱虫治疗,纠正贫血及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急性发作且大便培养阳性者需要隔离治疗。第二、抗菌治疗。粪便培养细菌阳性者要选用敏感药物进行治疗。疗程为14天,重复两到三个疗程。但需注意发生肠道菌群紊乱,药物保留灌肠。肠道检查有病变的,采用抗菌药物保留灌肠或者清热利湿类中药保留灌肠。每次200毫升,每晚一次,两周为一个疗程。肠道菌群失调肠功能紊乱,可以选用益生菌类药物,比如说,乳酸杆菌或者双歧杆菌。第三、针灸、理疗、中医辨证论治有利于慢性菌痢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