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思考题

如何理解根据病程分级管理肝硬化患者

如何理解根据病程分级管理肝硬化患者

刘瑾婷3200054025 -
回帖数:0

两期分期法是最常用的分期方法。根据肝硬化的自然史,代偿期肝硬化是指尚未出现腹水、GEVB、HE等严重并发症者;而一旦出现上述并发症之一,则诊断为失代偿期肝硬化。

肝硬化总体治疗原则

肝硬化明确诊断后,应尽早开始系统规范的治疗  。对于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治疗目标是防止失代偿的发生;对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治疗目标是防止进一步失代偿、避免肝移植及死亡的发生  。肝硬化的治疗尽可能包括采取针对病因的治疗、针对主要发病机制及主要并发症的治疗,以及综合支持治疗。

3.1 针对病因的治疗

病因治疗是肝硬化治疗的关键。治疗原发病的手段包括:针对酒精性肝硬化的戒酒,针对HBV、HCV的抗病毒药物,针对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免疫抑制剂,针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熊去氧胆酸等。 病因治疗可以有效阻止肝硬化的进展,甚至可以使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逆转为代偿期肝硬化(即再代偿期肝硬化),从而降低病死率、改善生活质量。

3.2 针对关键发病机制的治疗

3.2.1 降低门静脉压力的治疗

门静脉高压是造成血液动力改变的始动因素,且随着疾病进展,门静脉高压所致血液动力学异常更为突出,是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基础。因此,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力,可以延缓疾病进展、降低失代偿事件的发生率。

3.2.1.1 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NSBB)

这类药物通过抑制心脏的β1受体降低心率,通过抑制内脏血管的β2受体,导致内脏血管收缩、减少门静脉血流量,从而降低门静脉压力。卡维地洛还能阻断α1受体,导致门静脉扩张,从而更有利于降低门静脉阻力。NSBB与内镜联合治疗已广泛应用于EVB的一级和二级预防  ,以阻止疾病进展、减少失代偿事件的发生。

3.2.1.2 他汀类药物

此类药物通过增加肝脏内一氧化氮含量,从而扩张门静脉、降低门静脉压力。此外,他汀类还具有改善窦内皮细胞功能和肝脏微循环,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抑制纤维化等作用。一项针对失代偿肝硬化患者的安慰剂对照研究  显示,辛伐他汀不能降低再出血率,但可改善两年生存率,可能与其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关。因此,对于存在代谢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肝硬化患者,可以考虑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 。

3.2.1.3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

TIPS治疗可持续有效地降低门静脉压力,改善血液动力学。

3.2.1.4 内脏缩血管药物

特利加压素、生长抑素及其人工合成衍生物奥曲肽等通过收缩内脏血管、降低门静脉血流,从而降低门静脉压力,广泛用于急性GEVB及HRS的治疗。

 

3.2.2 抗凝治疗

PVT是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可采用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或直接口服抗凝药进行抗凝治疗 [35] 

等待肝移植且存在PVT和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是抗凝治疗的绝对适应证。

3.2.3 抗感染治疗

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发生细菌感染后,死亡风险增加3.75倍,其1个月和1年的病死率可达30%和63%。感染还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如高动力循环状态、SBP、HE、EVB、HRS、PVT和慢加急性肝衰竭等,从而加速病情进展,导致患者死亡。

 

3.3 综合支持治疗

肝硬化特别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因热量和蛋白摄入不足、消化吸收不良、三大物质(糖类、脂类及蛋白质)代谢改变,以及体力活动减少等因素,常存在营养不良、肌少症及虚弱  。而这些并发症的存在,可显著增加感染、HE、腹水等各种传统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影响生存和生活质量。

通过少量多餐(特别是睡前少量加餐)提供适当和足量的热量与蛋白质,鼓励适当体力活动甚至低强度体育锻炼,戒烟、戒酒,改善口腔卫生等,能有效改善营养不良、肌少症及虚弱,从而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对住院的需求,并改善生活质量  

3.4 肝移植

目前,原位肝移植仍然是治疗终末期肝病及包括符合特定选择标准的肝癌在内的各种并发症最彻底最有效的手段。因此,对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在积极给予内科治疗的同时,应注意及时发现并转诊需要肝移植的终末期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