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思考题

2

2

尚泽慧3200050077 -
回帖数:0

本病大多在10-25岁间出现症状,男稍多于女,同胞中常有同病患者。一般病起缓渐,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症状为:

一、神经系统症状:常以细微的震颤、轻微的言语不清或动作缓慢为其首发症状,以后逐渐加重并相继出现新的症状。典型者以锥体外系症状为主,表现为四肢肌张力强直性增高,运动缓慢,面具样脸,语言低沉含糊,流涎咀嚼吞咽常有困难。不自主动作以震颤最多见,常在活动时明显,严重者除肢体外头部及躯干均可波及、此外也可有扭转痉挛、舞蹈样动作和手足徐动症等。精神症状以情感不稳和智能障碍较多见,严重者面无表情,口常张开、智力衰退。少数可有腱反射亢进和锥体束征,有的可出现癫痫样发作。

二、肝脏症状:儿童期患者常以肝病为首发症状,成人患者可追索到“肝炎”病史。肝脏肿大,质较硬而有触痛,肝脏损害逐渐加重可出现肝硬化症状,脾脏肿大,脾功亢进,腹水,食道静脉曲张破裂肝昏迷等。

三、角膜色素环:角膜边缘可见宽约2-3mm左右的棕黄或绿褐色色素环,用裂隙灯检查可见细微的色素颗粒沉积,为本病重要体征,一般于7岁后可见。

四、肾脏损害:因肾小管尤其是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受损,可出现蛋白尿、糖尿、氨基酸尿尿酸尿肾性佝偻病等。

五、溶血。可与其它症状同时存在或单独发生,由于铜向血液内释放过多损伤红细胞而发生溶血。  

 

 

主要是血清铜蓝蛋白降低,血清中非铜蓝蛋白的铜增多,尿铜排出量增加,肝含铜量增加。

1. 家族遗传史:父母是近亲婚配、同胞有HLD患者或死于原因不明的肝病者。

2. 缓慢进行性震颤、肌僵直、构语障碍等锥体外系症状、体征或/及肝症状。

3. 肉眼或裂隙灯证实有K-F环。

4. 血清铜蓝蛋白<200mg/L或铜氧化酶<0.2OD。

5. 尿铜>1.6μmol/24h。

6. 肝铜>250μg/g(干重)。

判断:

① 凡完全具备上述1--3项或2及4项者,可确诊为临床显性型。

② 仅具有上述3--5项或3--4项者属无症状型HLD。

③ 仅有1、2项或1、3项者,应怀疑HLD。

 

 

 

本病可以治疗,但无法根治

目前大多数医院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低铜高蛋白饮食。避免食用含铜量高的食物如甲壳类、坚果类、豆类、巧克力、猕猴桃、库尔勒香梨、动物肝脏、血液等。禁用龟板鳖甲、珍珠、牡蛎僵蚕地龙等高铜药物。

二、使用药剂驱铜:

(一)D-青霉胺。应长期服用,每日30mg/kg,分4次于饭前半小时口服。

(二)三乙基四胺。对青霉胺有不良反应时可改服本药,长期应用可致铁缺乏

(三)二巯基丙醇

(四)硫酸锌毒性较低,可长期服用。餐前半小时服200mg,3/d,与D青霉胺合用时,两者至少相距2h服用,以防锌离子在肠道内被D青霉胺络合。

(五)葡萄糖酸锌280mg-560mg,3/d,饭后服用。

(六)中成药肝豆片服用。

(七)静脉用药二巯丙磺钠依地酸钙钠等。

三、对症治疗:

(一)保肝治疗。多种维生素,能量合剂等。

(二)针对锥体外系症状,可选用安坦东茛菪碱

(三)如有溶血发作时,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血浆替换疗法

四、手术治疗

肝移植,虽不能彻底治疗此病。因为本病不是肝脏本身出问题,而是染色体,是一种基因病。

但是肝功能严重丧失或肝硬化严重可以考虑肝移植延长其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