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复习题

课后复习题

课后复习题

曾嘉雯3200100013 -
回帖数:0

一、定义

肝衰竭是指肝细胞受到广泛且严重的损害,导致肝脏的合成、解毒、代谢、分泌、生物转化以及免疫防御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进而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和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肝衰竭的病情进展迅速,治疗难度高,总体预后较差。

二、诊断

肝衰竭的诊断标准因类型而异,具体如下:

  1. 急性肝衰竭:急性起病,2周内出现Ⅱ度及以上肝性脑病,有厌食、腹胀、恶心、呕吐等严重消化道症状,血清总胆红素每日上升≥17.1μmol/L,肝脏进行性缩小。
  2. 亚急性肝衰竭:急性起病,2~26周出现极度乏力、腹胀、恶心等症状,凝血酶原活动度≤40%,血清总胆红素≥10倍正常上限。
  3. 慢性加急性或亚急性肝衰竭:有急性黄疸加深、凝血功能障碍等肝衰竭表现,可合并包括肝性脑病、腹水、电解质紊乱、感染等并发症,以及肝外器官功能衰竭。
  4. 慢性肝衰竭:在肝硬化基础上,缓慢出现肝功能进行性减退。

三、治疗原则

肝衰竭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针对病因治疗:根据肝衰竭的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如病毒感染、药物刺激等。如果是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等引起的肝衰竭,建议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如果是药物导致的肝衰竭,建议立即停药,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纠正治疗。
  2. 对症支持治疗:肝衰竭患者通常会出现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如补充营养、补充电解质等,以缓解不适症状。
  3. 保肝治疗:如果患者肝衰竭处于早期阶段,可以使用抗炎、保肝的药物进行治疗,以缓解肝脏损伤并维持肝脏的正常功能。
  4. 人工肝治疗:如果患者的胆红素过高,可以采用人工肝进行治疗,以替代肝脏的部分功能。
  5. 肝移植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严重的肝衰竭患者,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考虑进行肝移植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