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FRS(出血热肾综合征)是由汉坦病毒、鼠疫杆菌属的生物毒素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在中国,主要的血清型包括汉坦病毒的血清型1、2、3和4。
HFRS的主要传染源是野生鼠类,尤其是家鼠和田鼠。这些鼠类通过排泄物和唾液传播病毒,人类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
HFRS的三主征包括发热、出血和肾损害。各期的主要临床表现可分为四期:发热休息期、低血压休息期、尿量减少期和多尿期。
HFRS的特征性病理变化主要包括肾小管坏死、肾小球毛细血管损害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HFRS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和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清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以及病毒分离。确诊依据是患者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并在实验室检测中发现了病原体。
HFRS的总体治疗原则包括对症支持治疗、积极处理并发症以及采取适当的抗病毒治疗。在少尿期,重点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防止肾功能进一步损害。
预防HFRS的措施包括减少与可能携带病毒的野生鼠类接触,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加强个人防护措施如穿戴手套等,以及开展卫生宣教和公共卫生监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