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HFRS的病原学和血清型
HFRS(出血热性肾综合征)的病原体是汉坦病毒(Hantaan virus),属于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是引起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区出血热性肾综合征的主要病原体。在中国,HFRS的主要血清型包括1型汉坦病毒HTNV、2型汉城病毒SEOV、3型普马拉病毒PUUV等。
2.HFRS的主要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HFRS的主要传染源是野生鼠类,它们是病毒的自然宿主,我国以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为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在林区以大林姬鼠为主。
传播途径:
①呼吸道传播:鼠类携带病毒的排泄物、尿液、唾液气溶胶,通过呼吸道感染人体;
②消化道:进食被鼠类携带病毒的排泄物所污染的食物可经口腔或消化道黏膜感染;
③接触:被鼠咬伤或破损伤口接触带病毒的鼠类排泄物或血液;
④垂直传播:孕妇感染科经胎盘感染胎儿;
⑤虫媒传播:恙螨中可分离得到汉坦病毒。
3.HFRS的三主征是发热、出血和肾功能损害。不同阶段的主要临床表现如下:
①发热期:突发高热、头痛、肌肉疼痛、恶心、呕吐等。
②低血压休克期:持续高热、全身皮肤黏膜出血、血压下降、心率加快、肾功能损害。
③少尿期:血压回升,尿量锐减,出现高血钾、高血容量、高氮质血症等表现,肾损害和出血症状达到高峰,病情凶险。
④多尿期:少尿期转为多尿期,肾功能逐渐恢复,但可能伴有蛋白尿、血尿等。
⑤恢复期:尿量逐渐恢复正常,精神食欲基本恢复,体力完全恢复需1-3月。
4.HFRS的特征性病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广泛损害,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变性坏死。
5.HFRS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实验室检查和病毒学检测。确诊依据包括:
①流行病学史:是否接触过可能感染病毒的鼠类。
②临床表现:特征性的三主征以及病程的五期经过。
③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浓缩、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增高、白细胞计数增高、血小板减少;尿蛋白大量出现和尿中出现膜状物,尿素氮及肌酐异常等指标有助于确诊。
④病毒学检测:如血清学检测、PCR等,以确诊病原体或病毒特异性IgM或IgG抗体。
6.HFRS的治疗原则是三早一就,即早期发现、早期休息、早期治疗、就地治疗。
其主要包括对症治疗、支持疗法和抗病毒治疗。在少尿期,重点是防治低血容量状态和维持肾功能,包括积极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监测尿量等。
7.预防HFRS的措施主要包括加强环境卫生,减少与可能感染病毒的鼠类接触,避免进食不洁食物,注意个人卫生等。特别是在疫情高发地区,要加强卫生监测和防控措施,做好灭鼠工作和易感人群监测。减少感染风险,此外可以接种相关疫苗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