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复习题

试述肝衰竭的定义、诊断、治疗的原则。

试述肝衰竭的定义、诊断、治疗的原则。

赵明萱3210020095 -
回帖数:0

肝衰竭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征,通常由各种急性或慢性肝脏疾病恶化导致的肝功能严重障碍。它具有较高的病死率,需要快速诊断和及时治疗。以下是关于肝衰竭的定义、诊断和治疗原则的详细介绍。

### 一、定义
肝衰竭(Hepatic Failure)是指由于急性或慢性肝病导致肝脏细胞大量坏死,伴随肝脏的合成、解毒和代谢功能严重受损,进而引起一系列严重的临床表现。根据病程和进展速度,肝衰竭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 **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 ALF)**:通常在短时间内(< 26周)发生,患者无预存的肝病史。
- **亚急性肝衰竭(Subacute Liver Failure)**:病程在26周以内,但比急性肝衰竭进展更缓慢。
- **慢性肝衰竭(Chronic Liver Failure)**:由长期慢性肝病(如肝硬化)的恶化引起,病程较长。

### 二、诊断

#### 临床表现
- **黄疸**:皮肤和巩膜明显黄染。
- **出血倾向**:由于凝血因子缺乏,患者容易出现瘀斑、牙龈出血等。
- **肝性脑病**:从轻度的思维混乱到严重的昏迷。
- **腹水**:腹腔内积液显著。
- **肝掌、蜘蛛痣**:由于雌激素代谢障碍。
- **肝脏体积变化**:急性肝衰竭时肝脏可能缩小,而慢性肝衰竭时肝脏常增大。

#### 辅助检查
- **血液生化检测**:转氨酶(ALT、AST)显著升高,胆红素升高,白蛋白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增加。
- **病毒学检测**:如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以及其他肝炎病毒的检测。
- **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CT或MRI评估肝脏结构和血流情况。
- **肝活检**:在部分病例中可以帮助明确诊断和病因,但有出血风险,应慎重选择。

### 三、治疗原则

#### 一般支持治疗
- **卧床休息**:减轻肝脏负担。
- **营养支持**:提供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同时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补充液体,维持电解质平衡。

#### 病因治疗
- **抗病毒治疗**:对于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衰竭,使用抗病毒药物。
- **停药和解毒**:对于药物或毒物引起的肝衰竭,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并进行解毒处理。
- **免疫调节治疗**:如自身免疫性肝炎引起的肝衰竭,可使用糖皮质激素等。

#### 对症治疗
- **肝性脑病**:使用乳果糖、抗生素(如利福昔明)减少肠道产氨,必要时进行血浆置换或透析。
- **凝血功能障碍**:补充新鲜冷冻血浆、维生素K、凝血因子等。
- **腹水**:低盐饮食、利尿剂治疗,严重时进行腹腔穿刺放液。
- **感染防治**:预防和及时治疗继发性感染,使用广谱抗生素。

#### 特殊治疗
- **人工肝支持系统**:暂时替代肝脏功能,缓解症状,为肝脏的恢复或肝移植争取时间。
- **肝移植**:对于终末期肝衰竭患者,肝移植是唯一有效的根治性治疗方法。

### 四、预后
肝衰竭的预后取决于病因、病程、并发症及治疗的及时性。急性肝衰竭如果能够迅速找到并解除病因,部分患者可以恢复正常肝功能;慢性肝衰竭进展较慢,但一旦进入失代偿期,预后较差,需考虑肝移植。

综上所述,肝衰竭是一种危重疾病,其治疗需要多学科协作,及时、全面的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方案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